(9)琉森,纯静至美梦境小镇
雪山、湖泊、草场、小木屋,就是我来到瑞士之前,我脑海里瑞士的景象,很宁静,很纯美。离开意大利,随着越来越靠近瑞士,随着车窗外的风光也越来越吸引人,这个湖光山色的国家,让我想起希尔顿那条消失的地平线,世界,很祥和,是香格里拉。
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依稀记得是42公里?距离瑞士的蜜月小镇琉森也就不远了,琉森是瑞士最美、瑞士人最喜欢的度假胜地,自然也是旅游胜地了。琉森有一个更为广泛使用的译名叫卢塞恩,我更喜欢的是琉森,想想啊,琉璃一般美的森林,又温润又细腻,多漂亮,多精致啊。
好了,下车,让我们的身和心,一并走进梦幻般的蜜月小镇琉森。其实,琉森不该叫做小镇而应该是城市,因为琉森是瑞士中部琉森州的首府,或许,琉森太过浪漫与美丽,惟有冠以小镇的称呼方能显现吧。
瑞士湖泊众多,琉森坐落在琉森湖畔,有水的地方,总是多了一份柔软,琉森湖赋予了琉森温柔的表情和似水的柔情,以及,空灵。这座依水的古城,尽显温馨浪漫,让人们走着走着便忘了时间忘了身在何方。有时候,很想忘掉一些人和事,譬如,狠心地忘掉自己,忘掉自己是谁而悠游在海角天涯,直至走出梦境回到现实,或者,这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
坐船游湖,呼吸着空气里湿润的美妙,在视力所及之处的精美里,我的语言太菲薄,以至于我不能言语,就那么观望着欣赏着,将自己丢进那雪山包围的纯净里,听着轮船的马达声和扩音器里的解说词,还有同船人的叽叽喳喳和喳喳叽叽,像听一个古老而久远的故事。
故事很好听,好听得更加喜欢这座美丽的古城,或者小镇,一座教堂的尖顶渐渐远了、小了,一座中世界的童话般的房屋渐渐近、清晰了。。。。。。雪山和雪山下的村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任何打扰都是一种罪过。
阳光依旧很灿烂,照片也都拍了不少了,湖风,大了起来,同船人慢慢陆续下去了一楼,留下我们三两人一直在二楼。瞬间,一份久违的空旷袭来,犹似松了一口气,很惬意,坐在船边看风的流动与光的波动,不拍照也不惊呼,让风光直达记忆深处。
斜阳拖着裙裾慢慢地、慢慢转身,裙裾飘飘很柔软很醇厚。沿湖漫步,鸥鸟飞翔,白天鹅游弋,人们洒着鸟食,挑逗着鸥鸟和白天鹅的活泼,也激发着自己和旁人的纯真,从心底升起纤尘不染的美好,笑脸盈盈而故意摒弃争食两个字眼。
卡贝尔木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桥,像我们的廊桥,有廊有柱有栏杆,虽然不比咱们的廊桥华丽繁复,倒也不失古典之美。据说因为桥头不远处的教堂叫圣彼德教堂,卡贝尔桥又被当地人称之为教堂桥,又因为桥栏杆上栽种着花草,也叫做花桥,我喜欢花桥这个名字,很上去就很富丽优美的感觉,只可惜我们没有看到花,也许,是因为冬天刚过去的缘故?
桥上的装饰画,我不喜欢,用超现实主义的画法诠释着当年的黑死病,色彩浓烈,线条粗狂、画面夸张,好象刻意地在提醒着你黑死病的恐怖与痛苦而不要有丝毫的忘记。算我懦弱不敢面对吧,我不愿直视,我逃避,因为逃避,不是忘却,不过是一种拯救,自我的救赎。
桥,并不直,有着两道转角,只是慢慢走在桥上似乎没有感觉到,或者说没有注意到,就像身在庐山不知庐山真面目吧。
木桥边上有一座八角形的水塔,很漂亮,最初我以为是灯塔,因为当初琉森只是一个小渔村,村里不过几户渔家,为了给航船指示,这里建了灯塔,所以取名琉森,在拉丁语里,琉森便是灯的意思。不过,这座水塔,曾经作为辽望台也作为仓库,如今,或许就是观光风景了。
水塔与卡贝尔木桥,一立一卧,端庄秀丽在琉森湖上,那么的协调与美丽,难怪会成为琉森的地标,难怪琉森人如此的珍爱。卡贝尔木桥不是最初那座木桥,卡贝尔木桥曾经受到毁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卡贝尔是重修后的卡贝尔,其实,最初的和重修后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带给我们的,同样是美的记忆,不是么?
美的东西,似乎总带着一股子忧伤,如此美到心疼的地方,却有一只悲伤濒死的狮子,这只狮子被大文豪马克吐温誉为世界上最悲壮、最感人的狮子。
狮子是一位丹麦雕塑家在岩石上雕刻的,为的是纪念为保卫法国皇帝家族而英勇牺牲的瑞士雇佣兵,狮子雕像下面有解说,不过,中间隔着一池水,太远,看不清,看清了也看不懂,所以,我认真听导游讲解。
如今的瑞士是个富裕之国,很久很久以前的瑞士却是一个穷国,为了生计,许多瑞士壮汉纷纷到各国做了雇佣兵,瑞士雇佣兵誓死护卫雇主的忠贞坚毅在世界上竖立了最好的丰碑,在那次保卫法国皇帝家族的战役中,786名瑞士雇佣兵全军覆没,痛定思痛,瑞士政府颁令停止出口雇佣兵并撤回了在世界各国的雇佣兵,只留下了护卫梵蒂冈教廷的近卫队,直到现在,我们在梵蒂冈看见的瑞士近卫队,依然忠贞坚毅、英姿飒爽而引世人注目。
琉森濒死的狮子带给人丝丝的悲伤,琉森的巧克力带给人密密的甜蜜,巧克力的丝滑与细腻,一点甜一丝苦,那家手工巧克力商店,我们去逛了两次,并买了一些回家,捧着巧克力,我甚至忘了没有在琉森吃上冰激凌的遗憾。
繁灯似锦之时,我们离开琉森,隔着车窗,匆匆拍了一张恍惚的迷离的琉森夜景,像醒来时分感觉做了梦却记不清梦里有什么,不过一个梦的感觉。
201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