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论坛(旅游生活休闲)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4|回复: 0

晃在拉萨的日子--圣城初感觉(上)

[复制链接]

0

主题

5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注册时间
2002-9-22
发表于 2002-9-2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517微信小程序
走过工布江达,走过墨竹工卡,过达孜就快到了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城拉萨了。
越野车的路上还可以见到不知从何处出发徒步赶往拉萨朝圣的虔诚藏民。

拉萨河水还是清澈的绿色,远山的脉络显得清晰而圣洁。
走过拉萨大桥就进入了我们的圣城。

背包走进了北京路,这条所谓拉萨最繁华的街道。

北京东路的八廊学,吉日,亚宾馆,还有附近藏式家庭旅馆都是中外背包客们的首选。被评为世界十大山地旅馆的八廊学名声最大,吉日宾馆的规模和人气都最旺,但我还是按自己的习惯选择了在藏语中含义是牦牛的“亚”。

在那家有着可以晒太阳聊天的庭院躺椅的藏式风格的亚,虽然没有电视,虽然只有公共卫生间,但七人间的清洁,卫生的性价比已经是相当之高了。直至我离开拉萨的日子,除了自己一个国人外,房间中走马般轮换的住客也全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外国背包客。

虽然八廊学,吉日都发生过被盗的事件,但我在亚所住的房间门却是永远都不用锁的,可以放心的放下背囊出去游荡。
在吉日第一次洗净了沾满了滇藏两省风尘的衣服,而且都是免费的。
终于可以不用再急着前方的赶车了。

———深圳和藏队

五一长假是过完了,但四处还是有那么多一眼就可以分辨出的中外旅人。
拉萨可真不大,没有在“亚”放下背包,就看到了在滇藏线上遇到过的熟人,然后就是深圳的朋友了,看到了海军,见到了我们刚刚在西藏登山节成功攀登了海拔六千多米的启孜峰,在羊八井泡温泉返回的深圳队员们。
看着他们被晒出了白眼圈的面容,能在这里相聚感觉相当亲切,在向海军队长了解了简单的情况后,就即可打车跟他们去吃庆祝的火锅。在青鸟的大包间中除了我们深圳队的朋友,还有西藏队轻松登过八千多米的教练员和年轻的高山协作们。
和他们一起用酒欢庆一次自我极限挑战的胜利,虽然还有因出现了高山幻觉而未能登顶的朋友,
但毕竟在高度上大家都完成了一次提升。自己都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甚至诱惑了。

大队聚完,接着就是在午夜和我半个老乡的藏队教练还有海军他们一起继续去感受北京西路的酒吧了,喝下了几多当地人所喜欢的百威,坐上摩托的后座,在午夜无人的拉萨街头兜风——。
拉萨的第一夜,在刚飞来的游客们都在卧床休息,禁酒限运动的时候,我们却在放肆的狂饮,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八角街

其后的一天就跟我们的朋友们晃在了一起,去过了著名的雪域餐厅,逛过了拉萨最古老神圣的转经街,同时也是商贩最云集的商业街--八廓街。

不去也叫做八角街的八廓街绝对等于没有来过拉萨,供奉有释迦牟尼等身像的大昭寺建成后就成为拉萨的中心,许多藏民口中习惯的拉萨(藏文中的佛地)指的就是大昭寺,环绕在大昭寺内的一条布满了长明灯的回廓叫做“囊廓”,环绕大昭寺的八角街叫“八廓“, 据说廓是圆圈的意思。囊廓即内部的圆圈,八廓是中间的圆圈,再朝外面就是围绕着拉萨老城区的“林廓”了。

藏传佛教虔诚的信徒们就在这以大昭寺为圆心的“廓”中,按照不变的顺时针方向在用他们的脚步甚至身体来丈量,转着经筒,念着七字真言,在大石块铺就的路上磕着等身长头,看着这些可能是从不远千里外真正一步一步磕长头而来的简陋朝圣者,我可以感受到那份不变的虔诚。

游人和乞丐们混在这些转经的人群中,两旁都是卖着各种不同品质的真假首饰,装饰品,工艺品,佛教用品和民族服装的摊位及店铺了。最多的就是精美的转经筒和粗糙的藏银首饰了,但据说现在已经有许多是在南方的小工厂中批量加工而成的。其间甚至我看到了人的半截头盖骨。
那些由尼泊尔人开的店铺中可以见到许多在尼泊尔或者印度加工而成的漂亮的镶石首饰了,绿松石,玛瑙石,天珠都是他们最多的选择。

除了各色的藏式灯笼外,最艺术的就绝对是诸多的唐卡店了,以佛教内容为主的唐卡手工都相当之精美,但售价也多不菲。
相同商品这里会有着很大的差价,所以在八角街能狠杀价也是必须的技能,否则砍掉一半回去你可能还会后悔的,这也是所谓商业化了的必然。

在朋友的指点下,我见到了八角街上有着著名传说的玛吉阿米酒馆,这座米黄色的三层小楼就是出身于门巴族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他情人幽会的地方,据说就在这里这为西藏自古第一文学和情歌大师写下过“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就在这间并不豪华宽大但极其舒适的“未嫁娇娘(玛吉阿米的藏语含义)”中我浮想他曾跪在扎什伦布寺前,向着他的师傅五世班禅大喊:还你迦裟,还你戒律,还我爱情,还我自由……的勇气以及最后他悲惨的结局不禁唏嘘,现在布达拉宫里惟独就没有了他的灵塔——
那里羊皮封面藏纸制成的几个留言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八角街你可以感受到拉萨的悠闲,朝佛者在没有止境的转着经,喇嘛在街头念着经等待布施,摊贩们在对你叫着不知真假的“今天还没有开张”(这里的古老传统是藏族摊主要对每天第一位和最后一位顾客优惠以求好运)。游客们在漫无目的逛着,乞丐们更是等待着人们的“一毛钱”。

———大昭寺

在等待布达拉一三五开放的时候,转过了八角街,走过了被围墙圈起的唐蕃会盟碑,在不需要买票的下午和傍晚,几次走进了离自己所住最近的大昭寺——这所西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寺庙。

就在吐蕃最强盛的松赞干布时期,同时也是我们大唐最强盛的贞观时期,为安置做为文成公主陪嫁的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由山羊背土填湖而建成了西藏的第一座寺庙也就是大昭寺。

会盟碑后大昭寺的正门是几多藏民日夜都在磕等身长头的地方,从侧门而进是天井式的院落,两边都是日夜都不熄灭长明的大排酥油灯,洗灯,加油,点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用长长的藏香帮点亮了不多的灯就觉的很累,地上都是滑滑的白色酥油痕迹。

傍晚供奉有未来佛和红教创始人莲花生的主殿门前还有磕长头的人,殿前的地面已经因人们磕长头所摩擦的十分光亮。
殿中排坐着红衣的喇嘛,在酥油灯下念着抑扬顿挫的经,还会有虔诚的施主在对每一位喇嘛进行布施,从人均一元到百元我都见到了。
信徒们都还会顺时针朝拜于各间佛殿,看了并听喇嘛介绍:达赖和班禅的老师宗咯巴,涂有金粉的观世音,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药师佛,三世佛,欢喜佛,白教创始人米拉日巴,掌管西藏风雨的强巴佛在这里都有供奉,楼上还有拉萨的护法神班丹拉姆的神殿。
已经有点头晕了,那就见主神就拜和布施了,不很信佛,但入乡总得随俗。

和拿着经筒的虔诚藏民们一起几次地转过了寺内的囊廓回廊,雨中就走那有着屋檐的一侧,除了可以推动的380个转经筒,两边有着带着沉重历史的精美壁画。

在朝拜的藏民们排着长长的对等着为供奉有释迦牟尼等身像的神殿加酥油的时候,负责的喇嘛照顾性的把我和老外们优先推进了神殿,在这尊据说两千五百年前由释迦牟尼自己开光的神像前,供奉的都是纯金所制的酥油灯,藏民们为能为佛祖点灯加酥油为最大的荣幸,膜拜,环绕膜拜,在哈达上膜拜。

从外面的木梯可以上到并不对外开放的二楼和三楼,看到了太阳能烧开水的热水器,展现了古老的寺庙离现代的文明也并非十分遥远,朝上是木雕伏兽,狮身人面的木雕却没有找到,楼上则是被覆盖着四座巨大的华美金顶,在落日下格外的璀璨,照耀着下面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无比虔诚的信徒们——

在大昭寺外的一个两层的供佛大殿上,偶然碰到了为信徒祈福的法事和等待着被大喇嘛赐福的藏族人群,不知是否活佛的大喇嘛在用铜壶装的圣水浇在一批批跪倒人群的头上,同时甩着带有羽毛的法器颂着经,人们争先的把再浇在手上的圣水喝到嘴里,拍在额头,看着事后他们满足的样子,我感觉到了他们是幸福的。

———布达拉宫

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宫,这是即将到拉萨时不自觉想起的歌声。从亚无数次徒步走到了布达拉宫的下面,清晨,正午和傍晚。每当看到属于城市中心的这栋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古老宫殿,看着其位于玛布日山上坚固城堡一样的围墙和石阶,看着红色的布达拉和上面的格外纯洁的蓝天白云,除了俱往已的感慨,就是一种未名的感动。

徘徊到了开放的日子,才正式一个人迈进了布达拉,开始了另一种朝圣似的参观。没有买导游和参观的小册子,反正应该是会不乏有带讲解导游的团队会来的。

布达拉是普陀罗也就是指观世音居住地方的意思,据说在七世纪最早松赞干布修建的布达拉宫一共有一千间房间,也全部是象征铁血和武力的红色,但后被毁坏的只剩下了法王修行洞和观音堂两处。
在五世达赖受清王朝册封后,重建了布达拉的“白宫”及城墙并从此开始把其作为了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后为五世达赖修建灵塔而扩建了“红宫”,直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修建完毕,布达拉宫才有了今天现在的格局。
八八年由中央政府投具资又用了五年时间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保护性维护。
去年布达拉宫外侧有一段围墙倒塌,至今不能修复,为此当地藏族中私下盛传白天修好的部分晚上会被鬼神推倒,又一个神异的传说罢了。

比较轻松的沿着之字形拾阶而上,爬过白宫外的城墙,在高达116米13层的主楼下的售票处外千余平米的东庭院中,看到了正在展开修复的无比巨大的佛像唐卡,这也许是比哲蚌寺每年展佛节中还要珍贵的那幅唐卡吧,据说布达拉
宫每三十年才展一次佛。虽然只是展开了大半,但此行也算很超值了。

走入白宫门廊高高的大门,精美的壁画后就开始了按照指示箭头游览的历程。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高七层,其中第四层的东有圆满大殿是最大的殿堂,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和西藏其它重大的政教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上面的两层都是他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最高的第七层是冬季的两座起居宫殿,也被叫做了东,西日光殿,里面绝对的精美豪华,达赖喇嘛的寝宫更是陈列着诸多的珍宝级用品。

另外买票爬上看过了位于布达拉宫最高处的金顶,灵塔殿和其它主殿的金顶共有七座,很壮观还可以拍照。俯瞰了拉萨,走下金顶后就开始了红宫之行。

红宫主要是安置有五世到十三世达赖喇嘛遗体的八座灵塔,灵塔全部用黄金包裹,镶嵌有无数的珍贵珠宝,都相当之金碧辉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了,殿中的形似一般佛塔的黄金灵塔高达近15米,使用了十一万黄金,灵塔里面还有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宗喀巴用过的晚,象脑中的宝石,灵塔外面除了据说世界上最大的夜明珠外,还用了两万余颗的各种珍珠,玛瑙,红绿宝石,绿松石,猫眼,翡翠等等珍宝,从那我可是看到了一生中见到最多的黄金和珠宝,当时就感叹说光是看这一座无价的灵塔,七十元的门票也绝对值了。

没有看到极少开放的最后一座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据说也是用了万颗宝石相当壮观的。
其后的各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就不再有如此风光了,光黄金使用量的巨大差别就显示了不同时期国力的显著差异。

此外红宫就是各类大小的佛堂和经堂了。
佛殿里最大的殿堂是西有寂圆满大殿,里面设有达赖喇嘛的宝座,门外高悬有里面有乾隆所书的匾额“涌莲初地”。
佛殿里最珍贵的一座就是圣观音殿,中央供奉有西藏的保护神--稀世的楠香木自成观音像,导游和喇嘛都说这尊完全天成的楠木观世音像是从印度自己来到拉萨的。外面高挂有同治所写的“福天妙果”,里面的香火极盛,欲拍照而不得。

此外就是建筑最早的法王洞了,松赞干布被藏族称为法王,里面有着他和文成,尺尊公主的塑像。

再后就是供有未来佛的强巴佛殿;
密宗的坛城殿;
供有用四种文字所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牌位和乾隆画像的殊圣三界殿(里面还有用万两白银塑造的十一面观音像);
供有千尊无量寿佛的长寿乐极殿;
供有宗喀吧的上师殿;
展示有佛教轮回和香巴拉极乐世界镏金坛城的时轮坛城殿;
供有释迦牟尼和手抄《甘珠尔》的释迦能仁殿;
供有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和绿度母的无量寿佛殿;
供有三千余尊全部由响铜铸造佛像的响铜殿;
有着无数古老精美壁画的红宫回廊;
供奉有格鲁派上师的菩提道次第殿;
主供莲花生及其八种变身和八座银佛塔,存有刻印《甘珠尔》的持明殿;
主供金制释迦牟尼和银制五世达赖像,存有《丹珠尔》的世袭殿;

售票的珍宝馆中又见到了更珍贵的宝物--由二十万颗小珍珠编制而成的珍珠塔(曼佗罗),见到了历史上突厥武士穿着杀到过长安的古老服装和武器,诸多珍贵的唐卡,以及长长的法号---

藏传佛教的点滴在这藏族历史宝库的长廊中一点一点的向我展开。
紧跟着一个小团队的女导游,听着她可能背诵和重复过了无数次的讲解,结合着所见不敢有一毫遗漏。
终于走到了这座巨大宫殿的终点。
往回走,自己重新自由的去看,去看那些已经被介绍过的佛教和历史。
从起点再跟上另一个团队,验证前一个导游的介绍;

中午里面已经没有了游人,可我还在第四遍的欣赏那些可能我再也很难看到的历史和珍宝;
工作人员以为反复见到的我找不到了出口,特别为我打开了一个通往红宫后门的捷径。

———色拉寺

拉萨满街跑的最多的就是可以讲价的人力三轮了,可我依旧喜欢走路去感受一个城市。

在得知阿里办事处旁的藏羚羊旅运在娘热北路的时候,准备走去了解一下去阿里的班车。
想象中拉萨的一条街应该不会太长,可走过去才发现自己走上了拉萨往北最长的路,中巴只需要半小时的路,自己慢慢走了近两个小时,走过了娘热南路,走过了娘热北路,走过了阿里办事处,走过了前面的色拉寺农场,走到了山下的北郊,就到了军区总医院旁的色拉寺了,但结果因时间关系而过其门而不入。

第二次是坐两元终点站在色拉寺的中巴去的。

色拉在藏语中是野玫瑰的意思,也许当年在色拉乌孜山上会长有许多玫瑰吧,现在是不见其综的。

作为拉萨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最出名的就是它每天下午的辩经活动了。

据说解放前这里最多有过多达九千名喇嘛,还有不少武僧,并被分为三个扎仓(僧院)及二十九个康村(僧人起居的单位)。

35元的参观门票绝对是太高的,前人逃票功略中售票处左手不远的小门是关闭的。看着依山而建的寺院,准备先顺时针上山环寺墙一周再说。

色拉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寺后山脚小路上有着玛尼堆,有藏民在赶着染着奇怪颜色的山羊在转,玛尼堆上摆放有牦牛的头骨。山上更是有着高高挂起的经幡。寺后有几个敞开的门,走进就开始了朝佛。

色拉寺的主殿是措钦大殿,里面有马头明王塑像,信徒们会用头去触碰佛像的底座,此外同样还有精美的壁画和诸多的金刚佛像。
有佛殿正在进行修建,屋顶列成排的妇女拿这工具,齐唱着特别的象劳动号子的歌在劳作,声音传的好悠远。

下午三点在寺庙北端一个有着几个门的辩经园中看到了那有名的辩经。
在这自古就是高僧讲法的地方,辩经是开放的,许多中外游客都环绕在四周对喇嘛们架起了相机。
年轻的喇嘛们或席地而坐或对面而站,拿着念珠,两人一组结对的展开了激烈甚至有点夸张的辩经。
一人问,一人答,一问几答,几问一答,虽然根本听不懂,但明白他们是在就佛经就佛理进行问诘性学习。跺脚,拍手,甩念珠,很有点当头棒和的味道。
多数喇嘛是认真的,但也有少数明显可以看出有点混的味道。

每年各寺庙中都会选出学才兼备的喇嘛,参加各寺庙间的辩经,最高的扎西学位都是这样考取的。

看过了辩经,外面下起了不小的雨。
寺院门口有一座白色的佛塔,有藏民在雨中绕着它转。如此拉起冲锋衣的帽子,我也继续的绕塔,出门问售票人员塔的来历竟不得而知,郁闷!

回去得知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后面的山上,不过是不得外界参观的,有人见到了天葬的遗迹。
但也有人拍照时被藏人隔着远远山头用投石器打的头破血流。据说前两天还有台湾人被逼的跳崖摔的骨折。
尊重一个民族的风俗和传统,没有必要非要以猎奇的心理去看天葬,我是如此认为的,不看也罢。

———药王山

在布达拉宫的斜对面就是药王山了。
药王山以历史上建有供喇嘛学习的藏医学院而得名。
它是拍摄布达拉宫全景的好地方,所以虽然山下就立着严禁上山的牌子,但还是有不少人端着相机爬上了北京路上白塔后的药王山腰上,自然我也跟着老外爬了上去,法不责众吗。

直到第二次才找到转药王山的路,但依旧是先沿山脚走进一条被封死的小路,旁边就是有军人站岗的军事禁区,回返遇到一车打的赶来转山的北京旅人,还是我告诉他们问得的路。

走到了药王山东侧山腰的石窟寺庙,先打车到的他们好佩服我的走路速度。
这座名叫查拉鲁普的小庙也开凿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上面是文成公主朝拜家乡的地方,旁边就是当年就开凿出的转经道。

再后面就是著名的在岩壁上雕出的万佛墙了,拉萨的玛尼石大都是在这里由世传的人家刻出来的。

药王山顶上应该是电视塔吧,所以再象顶端是绝对不准攀登的。但绕着这里历史的转经古道转经的藏族人相当之多。
我们走的方向是返了,但此时只能小心的慢慢的走过去,走出去,然后再去寻找正确的方向重新来过。
出去就很好找了,顺着拿着转经筒的人流方向走去就绝不会再错了。

重新再按正确的方式再转一次吧,山岩上还有工匠在继续的画着他们的佛像。山后的工匠们在继续的刻着他们的玛尼石刻。
看着已经垒起了多层的高高的玛尼塔,看着它上面精美的彩色壁画和五彩经文,看着旁边层层堆起的大堆刻石,我已经可以感觉出其中的艰难和不易了。

在北京的朋友们请匠人们停下手中工作为她们刻几块简单石刻的等待时候,我们和傍边留有特别大胡子的已经不年轻的大喇嘛聊了起来---

原来他是凭化缘和转山的信众们布施聘请的这些刻玛尼石的工匠,他们是在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石片上,一句一句的在凿刻出一部完整的经文《丹珠尔》,刻好的就用来在转经道的出口垒起了这座高高的石塔。
这项工作他已经督做了七年,根据募集资金的多少,其每年聘请有几十位到几位的工匠在进行这项工作。
未来还得三年才能做完,这一切全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和坚持。

此前凭他自己的力量已经化缘在山上建起了两座寺庙,我们还看到了寺庙和他的照片,以及一本印有汉,藏,英文介绍和请求资助这部伟大的石刻项目的小册子。

他徒步到过北京,到过西藏外诸多有名的寺庙。
他曾经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西藏的一百个天葬台和一百个有名的湖。他的经历在平静的讲述中让我们都佩服的五体头地。

什么叫有信念,什么叫有毅力,这位可敬的大喇嘛让我明白和看到了。

药王山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这位没有记住名字的大喇嘛。

走过药王山,在他们打车回去后,我徒步的回程就是旁边的磨盘山了。
山上有西藏唯一的关帝庙,它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将福康安在大败入侵的廓尔咯,一直全胜的打到了加德满都后由官兵捐资修建的。
藏族把它叫做了格萨尔的庙,格萨尔可是藏族史诗中的英雄。

庙并不大,
走上高高的台阶,上面有供有关帝的正殿,后面依旧有供有文殊和观音菩萨的不大的殿,一共有两个喇嘛。最有意思的是在那里墙上还见到了生殖的图腾。
里面的喇嘛在领我看下面的古石碑前拿出了门票,五元 .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517旅游网 ( 川B2-20080114 )

GMT+8, 2024-6-26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