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前和朋友聊天时听说阆中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作为一个酷爱游走四方的人,心里自然就觉得有了解并把她介绍给同道的责任。
阆中古城和丽江、平遥和黟县并称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阆中建城2300多年,战国时是巴国国都,从秦置县起,历代在此设置郡、州、府、道。明末清初,阆中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十年之久,一直是川北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阆中古城市选址,街道布局典型体现了古代城市建设的风水学理论,是按照古代特别是唐代天文学理论营建且保存尚好的一座古城,显示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现存明清建筑和唐代建筑,91条(?好象没那么多)古街,1/5的唐代建筑,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去过云南的丽江古城,我去过四川的许多不知名的小小的古镇,就丽江而言已经名扬四海了。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丽江越来越商业化,有文章这样说:“旅游越发达,文化越衰败。”大量旅游者的涌入使古老的小城在各个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在我们欣赏古城的美丽时,也感受到一些微悲伤。我不知道现在的阆中古城在媒体和政府的意在炒作包装下是否还是原来那个古城,我不知道明天的古城是否还是我们心中的古城?会不会变成现实社会里的一个做秀的布景?
2005年5月6日,忙乱了整整6天的我,坐在办公室那宽大的玻璃会议桌前,看着近4万字的标书,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中夹杂着淡淡的失落感。
近10年了我第一次在办公室度过了我的五一大假,没有逃离这闹哄哄的城市去放松一下总是不甘心的,心中怦然一动,收拾了一下办公室,胡乱填饱了肚子,将大大小小的器材往车上一扔,上路。。。。。。。。
成南高速的路况极佳,刚刚取代了奥奔的捷达轻舒细语,车内舒缓的音乐慢慢缓解了几天来的劳累,很快就出南充过西充掠南部,当从距阆中还有七、八十公里的地方开始,路边就经常出现介绍阆中的招牌,因此到了阆中,便自然而然地开进了他们的古城区。
阆中古城没有丽江秀美,没有平遥大气,她是那么的普通平常。整旧如新的古旧的街道,不同的风格,破旧的大院,不同的时代。
一大片黑压压的平房,全是泥瓦、白墙、一色的木框、木门窗、木挡板、长长的挑檐,大街小巷从横有序,临街的几乎全都是经商铺面,小吃、超市、旅馆、古董店、话吧等等,无所不有。胡同里面则还是居民住宅,过道窄得只能两人侧身而过。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把街道修修铺铺,把门板打开做点小生意,把院子里砌点砖墙隔一隔,用瓦盆、破瓷盆等各种容器种一点花草果木,院子里挂着晾晒的衣物床单,炉子上煮着开水饭菜。
古城区不准行车,于是来来往往的是行人,是自行车,三轮车;古城区很安静,有几所学校,所以常常可以看见穿校服的学生,听见他们的读书声和嬉戏声。就这样的古城阆中,就这么的自然而然,就这么的原滋原味。古城没有街灯,晚上穿行在挂满红灯笼的古街道,仿佛在穿越历史的河流。偶尔有自行车叮当而过,古城的夜晚显得格外安宁。
阆中古城里几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很是气派,有杜家大院、秦家大院、孔家大院,尤其是杜家大院,现在里面改成的客房标间就好几十个,那当年能养多少房姨太太啊。平民院落里数张家小院最有味道,一株干枝梅在天井正中开得正盛,几乎占据了天井的全部空间,四周是主人收藏的各式明清家具。
阆中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街上时时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热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有众多的收藏家,还有历史上众多的杰出天文学家。小小的古城,我看见好几处个人收藏品展览,听见好多人介绍和天文学家有关的街名地名和历史故事。个人收藏品的展览是为了展示和分享收藏家的成果和快乐,据说你可以在双栅子街3号听张先生一家讲他们收藏的乐趣,你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种子在这里是怎样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甚至于现代专门收藏毛主席像章的一对乐山夫妻也把收藏的几万枚像章从家乡运到阆中滕王阁免费展示。
落下闳,西汉天文历算学家,参与创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太初历》,沿用了2000多年,完善了古天文学说浑天说,比张衡更早,是美国哈佛大学承认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
阆中锦屏山不以宗教仙山闻名而是以他名扬天下的。还有任文公,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载日全食的人;还有周氏祖孙三代天文学家,还有。。。。。。
我不知道丽江、平遥在对外开发旅游、修缮古城之前是什么样子。也许他们因为交通的不便反而得以保存。阆中位居川北要道,政治、经济和建设的步伐一点也不缓慢,所以成就了独特的阆中古城。在和当地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这已经不是那个完整的古城了,那个完全体现古代城市风水学说的古城结构已经不全,那些古城最最美丽的院落已经不复存在。
必须承认,无论古城多么古老,无论街道房屋有多少年代,生活在里面的人们却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分子。无论怎样我们都得接受这样一个真真实实的古城。尽管她不完美。
顺着一条长长的街面,(古城区是不准走汽车的),我们走到了西头,是座张飞庙,始建于一千七百年前。三国时,驻守荆州的关公被害,刘备发誓报仇,当时驻守阆中的张飞在打算领兵出发的头天晚上被两部下割下了首级。刘备以帝王规格在这里埋葬了张飞的尸首。
祭祀张飞的祠庙屡毁屡建,但在庙后那座巨大的坟堆,据说是因神灵的庇护,至今未被盗过。
老城的北面是另一古迹“贡院”。里面以图片和文字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考试形式和内容、考场纪律等等,列表登载了科举取仕一千三百来年全国各地的状元名录。北面则是考官办公室,西边是几个考场的样式。
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行动中,四川省内阆中首先归附,因此阆中就作为四川省的贡院。让阆中人引以为自豪的是,唐宋时期,这里出过四个状元。
一是唐朝,阆中连续出了两个状元,竟然是亲哥俩。但考中时又都是七十多岁了,没有致仕,也就是没有当官——年龄太大了。
宋初,一陈姓大财主请了晚唐李后主时的旧大臣,选了距此不远的一个好像叫青岩的僻静地方,辅导三个儿子读书。说来真是今古奇观,考上了两个状元,一个进士。读书那地方叫状元洞,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一定会常常去哪里祈求神灵。
据说那个进士箭射得好,无人能及,他也非常自负。有一卖油老头说了句“不过手熟罢了。”他听了大怒。老头放下油葫芦,葫芦嘴上放一铜钱,舀了一提子油,从铜钱孔中倒进葫芦,竟然一滴不漏。再一声“也不过手熟罢了,”说的这位进士哑口无言。这典故好像入了中学课本。
在老城区东南面,站在那座阆中老城代表性建筑----三十六米高“华兴楼”上。,从上面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区。
阆中古城依嘉陵江而建,四面环山,三面绕水,地理位置险要。原本有3平方公里左右的古城面积,但多年来,受到旧城改造的人为破坏,目前只剩下1.8平方公里了。古城总体道路格局成棋盘状,城内古建筑以木,竹,泥土,砖瓦结构为主,其中建筑风格迥异的民间大院众多,居然还能见到岭南风格的建筑(马家大院),单座建筑面积超过八百平方米的大院不少,这在中国古城的民居中,实属罕见。非常可惜的是一些相当具规模的民宅大院在近些年的城市改造中先后被毁了(比如孙家大院、陈家大院和杨家大院),听当地人介绍,有些大院,光天井(即宅内的院子)就有十多个。目前在古城内还居住着数千户人家。
古城内面街的地方不少是店铺,但都是从事一些跟当地居民生活有关的买卖,专门用于旅游买卖的不多,相信日后这些店面会逐渐地改变经营内容。阆中产丝出名,非常难得在南街那儿看到一家用传统方式抽丝制丝棉被的作坊。还见到一家手工织毯的作坊。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家小店,店主是当地丝织厂的下岗女工,手巧的她,会编织各式各样的像中国结这类绳带工艺品,店里面四处挂的东西,全是她一人手把手编织出来的,虽然生意一直不太好,可她却很乐观,那份执着,让人感动。
阆中给我的感觉,是异样的、怪怪的,漫步在古城,仿佛走进了一段上千年前的历史,脚下的每一块石板,眼前看见的一砖一瓦,都让你倍觉凝重,而一走出古城,新城区的喧嚣浮躁又让我陷入困惑。这是一座在历史与现代间恍惚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被现代摧残的城市。没想到在中国,还会有这样一座完好的古城居然未被外人所知,没想到这样好的一座古城居然会被当地政府和人民如此地忽视它的存在价值!
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古城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风雨中默默地承受着许多苦难,却得不到人们的关爱。而保护古城,所缺的,除了资金外,更多的是从政府到民间的那种保护意识。多年的旧城改造,拆了不少古街道和古民居,民间自己也破坏了不少。
好在现在政府已经在把阆中古城列为工作重点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5 11:11: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