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朋友,你也许坐车横穿过阿尔卑斯山脉,亲自体验过她婉延起伏盘山遂道的壮美;但对于蓝色星球上高耸入云端的喜玛拉雅山脉,你可能只是听说和在地理书上间接知晓过她的风采;你也许去过亚平宁半岛,到过地中海,但可能你从来未去过川藏高原,走过千里川藏线;也许你去过巴黎,看过凡尔赛宫,但你可能从未知道藏民族英雄岭·格萨尔王征战的疆场和爱妃姝姆的行宫;也许你对夏威夷群岛情有独钟,但你可能不知道最美的草原、最美的花海、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炉霍宗塔草原;也许你见过歌特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艺术,但你还不知道赋予东西合壁建筑风格的藏族民居,也许…… 也许的也许,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们将要向朋友们隆重推出和全面介绍的吉祥圣德的祥瑞宝地——炉霍县。
炉霍县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经100°10′——101°13′,北纬31°00′——31°51′。全县幅员面积为5797平方公里,辖4个区工委,16个乡(镇),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汉、回、彝、蒙古族、羌族、土家族并存的少数民族集居县。因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炉霍的文化底蕴深厚,森林、水能、旅游、矿产资源富集。自古以来,这里就商贾云集,茶马互市,是去藏抵青的要衢和茶马古道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和商家必经之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再加之,炉霍地处长江中上游,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防线,也是大九寨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和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极高的旅游品位,古朴浓郁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炉霍与生俱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其它地区难以替代的优势。如果你要到青藏高原,如果你要到藏区,如果你要领略如诗如画的自然和人文风景,炉霍是你最好的去处。因为炉霍就是藏区的缩影,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早已镶嵌在川藏高原,耀眼夺目,光彩照人。
炉霍境地草原辽阔,古树参天,峰峦叠翠,溪谷错综。尼曲河、达曲河分别从西北方向咆哮入境,汇集于县城东北角合为鲜水河,归属雅砻江水系,奔腾东泻,流入道孚县境。牟尼芒起山自北延伸,纵贯全县,整个地形呈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长99公里,南北宽93公里,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600米,最高点为西部的旦都喀,海拔5484米,终年银装素裹,积雪不融。最低点为仁达乡的拔里村,海拔3050米。
南北丘状高原,水丰草盛,风光秀丽,春夏绿草茵茵,百花吐艳,大自然的偏爱,令牧业资源成为炉霍的一大颇具潜力的支柱产业。
东西山原地带,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栋梁之材,随地可得,林业资源得天独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要基地。
河谷地区,村寨密布,土壤肥沃,耕地集中,出产丰富,为川藏高原的一块瑰宝,甘孜州的北路粮仓,被列为全国青稞商品粮建设基地之一。
炉霍的气候,属大陆季风型气候。冬天寒冷,春秋同季,夏无酷暑,凉爽宜人,谓之“不夏城”名副其实,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日照充足,光热条件优裕,年均日照2604.9小时,相当于兰州的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杭州还多600余小时。年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3℃,降水量652.3毫米,无霜期91天。农业气候资源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复杂多样的立体农业气候类型,为农、牧、林各业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基础条件。
炉霍是红色革命老区,1936年,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四方面军长征,在这里战略整训达半年之久。炉霍人民为红军筹集了近800万斤粮食,4万多头(匹、只)牲畜,上千万斤柴草,万余斤食盐,2000多斤酥油,百余驮茶叶和1万多块藏洋,以及大量的羊、牛毛及其制品。张国焘也于同年6月6日在炉霍寿灵寺被迫宣布撤销他另立的“中央”。炉霍人民为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及其之后的挥师北上、翻越草地,竭尽全力提供了物资保障。其间红军在炉霍境内共建立了十一个博巴革命政府。
炉霍地理位置优越。古往今来,为甘孜州北路咽喉,进藏要冲。这里既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城,是甘孜州北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商家林立,货栈密布,外来客户日渐增多。
炉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从事农耕、畜牧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殷周时期属西戎,春秋时代羌人南徒,形成“牦牛羌”部族,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开发川西,炉霍归附汉王朝。隋朝时代为附国地,唐代(唐贞观十二年即638年)被吐蕃吞并。宋时系雅州羁縻四十四州之一的“祸林州”。元、明始设土司制。清王朝沿袭旧制。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章谷、朱倭为屯。光绪三十年(1904)信懋功五屯之法,建炉霍屯务,归辖于打箭炉直隶厅。宣统三年(1911)年章谷委员。民国3年(1914)改置炉霍县,属川边特别行政区。1955年归并四川省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