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徒步
高黎贡山徒步
高黎贡山徒步
高黎贡山徒步
高黎贡山徒步
高黎贡山徒步 在我的记忆里,高黎贡山是一个遥远的地理名词,可望(在地图上)不可及。同属滇西,高黎贡山等同于科考、探险圣地?高黎贡山吸引的是科考人员的足迹,要想靠近这道绿色的屏障、生命的走廊,加入探险者行列,那得找准机会才能动脚的。 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邀请,省副刊研究会年会在保护区举行,我将有机会徒步进入高黎贡山腹地。本来就热爱徒步,能到高黎贡山徒步,就等于亲身诠释了这个地理名词的奥秘。 高黎贡山———天之灵、地之杰……在比想象更遥远的岁月,亚欧大陆与印巴大陆在这里相遇。惊天动地的撞击、惊心动魄的结合,高黎贡山从深深的海底隆起,横亘在中国西南部。从此,这里的家园与高黎贡山紧紧连在了一起,这里的生命与高黎贡山深深交织在了一起。行走的路途中,记忆犹新的是保护区的同志向我们介绍的一大段前言:高黎贡山是一条生命的走廊。高海拔、低纬度的地势使其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被称为“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基因库”。“植物活化石”桫椤撑起一片天地,延续着恐龙的“绿色梦”;“世界杜鹃花王”,最古老的一棵树龄达280多年,整棵花树占地500平方米。扭角羚、蜂猴、绿孔雀、白眉长臂猿、孟加拉虎等2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被誉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当然我未能在深秋一一体验到这些珍贵文字里的胜景。但随着一步步走进高黎贡山,对高黎贡山的认知也渐渐丰满了,我脚下所行走的山道,马可·波罗来过,徐霞客来过,名满天下的“状元郎”杨升庵,在高黎贡山一带活动近36年,由最初的谪贬旅人变成了永远的居民。他们的智慧和文采极大地丰富了高黎贡山的文化内涵。 行走的快意在于我的足迹有时和历史的脚步是重合的。古道西风瘦马,昔日马帮长长的影子风一般在山林中穿过,所有的承载只留给了脚下的古道。其实踏着前人足迹并不难,只需要带着想象、带着怀古之幽情。但行色匆忙的我,只可能是暴走一族,虽然赶不上马蹄的轻快,但心境绝对慢不下来。行囊是轻便的,风景也从眼前一一掠过。 对于徒步的人来说,过程就是全部。秋天登山本来就可逗引出一大堆豪情来,更何况是踏着古人的足迹??在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上徘徊又徘徊,这条早于西北丝绸之路两个多世纪的西南国际大通道,是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最古老的道路。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的这条古道,最初并不为汉廷所知。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张骞将出使大夏(阿富汗)时所见蜀布、邛杖的事上报汉武帝,并建议由中国之西南地区经身毒(印度)至大夏国,不仅路途便近,而且可避免匈奴的干扰。可见在张骞出使西域前,这条从蜀地经云南至身毒国的长长的古道已经蜿蜒在茫茫的深山老林中。古道始于四川成都,北与中原相联,南分东西两道:西道沿“牦牛道”而行,经雅安、汉源、越西、西昌、会理、攀枝花、大姚而至大理;东道经乐山、犍为、宜宾、盐津、大关、昭道、赫章、宣威、曲靖、昆明、楚雄而抵大理。两道汇合后经保山、腾冲、德宏至缅甸、印度。 这条古道穿越永昌(即今日之保山)地段,即称之为“永昌道”。古道的开通,促进了经文化的繁荣,使永昌郡在东汉105个郡国中人口列居第二,成为“西南第一大都会”,人们往往对过去的时光更感兴趣,当然我也不例外。触摸岁月会使人平添一些沧桑,何况在这个年月,“沧桑”有点像失而复得的古玉,很多人都想打磨一块,佩戴在身。古道牵出了高黎贡山文明的源头,也因这条古道的衰弱,历史只能忍耐着起起落落的寂寞。人迹罕至,缤纷的落叶在古道上还来不及点燃季节的盛装,就化做春泥,养育着茂盛的野草。密林枝叶遮阴避日,挡了古道的方向,没有向导,很容易迷失方向。阳光小心翼翼地投下几缕温暖,湿润的气息,让古树长出长长的树胡子,此时,青苔匍匐在古道的圆石上,让我匆忙的脚步不时打滑;马蹄踩踏出的凹窝里,积水清洌,蚊蝇快乐生长。我拣拾起这片历史的枯叶,却苦于见识的孤陋、时间的仓促、文字的贫乏而无法描述它曾经茂盛的生命。几个小时跋山涉水,我们就走过了古人千年打磨出的古道,曾经怀揣着一个大大的好奇,一下子就解开了谜底,反而有些空空的。我更愿意古道继续流浪在高黎贡山的密林里,真心想听故事的人,就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丈量它的渊源。如今在云之南的深山老林中隐藏着数百条茶马古道,虽是穿越的山水有险有缓,穿梭的时空有远有近,但殊途同归,它们都曾承载过马蹄沉闷的敲击,驮负着一段段文明的兴衰。尘埃落定,古道一度荒凉。瘦马踢踏出的那个遥远的世界,拓展了我们想象的时空,这就够了。 高黎贡山脚,怒江逶迤南行。在怒江古渡口,江边残废的桥墩,芳草萋萋,讲着并不遥远的历史:半个世纪前,中国远征军第十一、二十集团军为消灭日寇,在此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松山,一举收复失地,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老桥因战火而摧毁,高黎贡山中古老的战壕被树藤野草所掩蔽,没有了硝烟也远离了悲壮。因为我的孤陋寡闻,虽然在山中暴走了两天,高黎贡山还是那样遥不可及。走出大山时,只有遗憾。高黎贡山所蕴藏的深厚与大气磅薄,决不是用脚步能够读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