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论坛(旅游生活休闲)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3|回复: 0

成都风情[二]—成都城的名字多

[复制链接]

0

主题

37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255
注册时间
2002-9-12
发表于 2002-10-10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517微信小程序
成都最早的名字叫“蜀王城”。从古蜀国的出土文物考究,成都北门的文殊院一带,可能是古代蜀国蜀王城的中心区。在北较场五担山,有蜀王妃的墓冢、石镜和王女墓;在西北桥、罗家碾、百花潭附近,也先后发现不少古蜀国的墓群。在羊子山土台发掘的城墙,高约10米,说明蜀王城城池的规模不小。
     
    到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改蜀国为郡,由郡守张若和张仪指挥建筑“秦城”。城围6公里,城墙高七丈(古时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六尺多).城下修有仓库,城墙上有观察哨所、垛楼和碉楼,城内修了街道和官府衙门。整个秦城由太城和少城两部分组成。
     
    秦城又叫“龟城\\\\".传说张仪指挥修城墙屡垮,后发现一乌龟绕城而行,便按其足迹修筑,果然牢固,因此叫龟城。
     
    到汉代,在成都织锦业最休中的地方设置官署,任命锦官,修筑了“锦官城”。据东晋李膺《益州记》载:“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水南岸,昔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推想其城旧址,很可能就在现在的百花潭花园一带。又因唐、宋诗从多以“锦江”、“锦城”作为成都的象征,所以成都又有“锦城”的称呼。
     
    到汉末至蜀汉时期,在锦官城的西面修建了“车官城”,是车官衙门的所在地。当时盐、铁、蜀锦等生产都具有相当规模,成都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靠车马运输同外地交流,设车官统一管理车辆的制造、修理和调配使用,修建的车官城也就因此得名。
     
    在唐代,由西川节度使高骈主持修建的城叫“罗城”。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开始扩建,城墙周长12.5公里,高达二丈六尺,共有10道城门.城墙上面有楼、橹、廊、庑5600多间,是规模较大的一次扩建。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西川节度副使孟知详想割据四川称霸一方,在罗城外修建了一座“羊马城”。城周长21公里,高一丈七尺,墙基宽二丈二尺,共有9道城门。因打仗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肉食,粮食充足而肉食不易征集,所以修筑着马城用来饲养牛羊马匹。
     
    公元934年,孟知详称后蜀皇帝,不久病死,由第三子孟昶继但。孟昶喜爱芙蓉花,动用大批人力,在成都城墙上下遍种芙蓉。每到芙蓉化开季节,红芙蓉、白芙蓉、醉芙蓉、五色芙蓉等竞相美称。至今成都人对芙蓉花仍怀有深厚的感情,依然称成都为“芙蓉城”或“蓉城”。
     
    明代洪武十一年,由蜀郡指挥使赵清等在蜀城基础上扩建了“明城”,城墙都加高八尺,周长近15公里,有5道城门,在明末时毁于战火。
     
    康熙年间,四川巡抚在明城废墟上重建了“清城”,城墙高三丈,宽一丈八尺,周长6公里长;城区面积南北长35公里长,东西宽45公里多。在城西南角隔出一座给八旗官兵及家属居住的“满城”,城周长2公里多,有5道城门,其范围约在如今的西大街、八宝街、东夺根街、君平街、包家巷的区域内。辛亥革命后,满城被称为“少城”。
     
    据说:“成都”这名字的来源,是在早期开发建设城市时,“一年而所居成聚(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发展速度下而取名为“成都”的。
赶驴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517旅游网 ( 川B2-20080114 )

GMT+8, 2024-6-18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