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9-23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看完日出后,直奔可可托海镇,在可可托海宾馆吃早餐,早餐很便宜,馒头,羊肉包子,还有各种饼子,另外还少不了的奶茶。反正5元钱就饱得不得了。PS:可以买上点带到山上去,毕竟在镇上还是要便宜些。在宾馆的旁边,也就是镇上的班车停靠点,有卖蓝宝石、红宝石、水晶及石榴石的店,店面不大,但是货很真。对新疆的特产,个人有种强烈的偏见,那就是新疆出产的东西,不需要作假,因为真的东西都太多了。接下来我就会叙述为啥子有这么多宝石啊,水晶啥的。另外,还说一下关于购买食物,当地的蔬菜啊啥的,都便宜得很,你也不要去给人家讲价了,就当支援山里人。镇上有很多家馕店,价格都是一样的,2.5元一个。比各位家的汤盆大哈,还多厚的。反正我吃3顿才吃得完。最好的一家馕店在宾馆的左侧,也就是来的方向,个人感觉馕里面加了牛奶。
上面将了宝石,下面就说3号矿坑。
地质圣坑”里的世界级稀有金属矿脉
1935年,以В赫洛舍夫为首的苏联地质调查团溯额河而上,来到可可托海,发现了包括后来名满天下的“三号矿脉”在内的8处绿柱石产地,从而揭开了这一世界级稀有金属矿床的面纱。 其实,可可托海的哈萨克牧民,很早以前就在这里发现了绿柱石等矿物晶体,并采集作为珠宝装饰物,只是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呈六方柱状、颜色黄绿、翠绿的漂亮绿柱石就是最重要的含铍矿物。
上世纪30至40年代,可可托海矿基本被苏联所控制。在发现矿脉以后,苏联政府又多次派地质考察团前往可可托海进行调查,于1941年开始通过挖掘坑道对三号脉进行勘探,并开采绿柱石和铌钽铁矿,为此还设立了苏联有色冶金人民委员会第五托拉斯阿尔泰工作组。
二战期间德国进攻苏联后,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与苏联交恶,可可托海的采矿一度中断。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通过与新疆三区政府签约而卷土重来,于1946年恢复对可可托海矿的开采。1947年夏季,仅在三号脉就采出了37吨绿柱石,更加证实了这里有极其丰富的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当时可可托海所产矿石先由陆路送至布尔津,再由此装船经额尔齐斯河全部运往苏联。
由于可可托海矿的开采,这个最低气温低于零下51℃、被称为中国“冷极”之一的边疆僻地,也热闹起来,当时人口曾达到约16000人,而且由于大批苏联人的到来,这里也形成了一片完全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区。由于矿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在此设立了可可托海县,1941年又取“天富蕴藏”之意,改称为富蕴县。
1950年至1954年,可可托海矿进入中苏合管时期。1955年,中国收回了可可托海矿的管理权。1950年至1964年,主要通过大规模的钻探,完成了对可可托海矿的勘察,终于证实它是一处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而且其绝大部分稀有金属储量都集中在三号矿脉。与世界上已知的花岗伟晶岩类的著名稀有金属矿脉比较,可可托海三号矿脉的铍资源量居世界第一位,铌、钽资源量仅次于加拿大的坦科伟晶岩脉和津巴布韦的比基塔伟晶岩脉,居世界第三位。苏联在50年代后期虽然失去了对可可托海矿的控制,但对这里的稀有金属宝藏仍然念念不忘,据悉,朝鲜战争中国所欠苏联的债务,有约四分之一是通过向苏联提供可可托海的矿产品来偿还的。
中国收回可可托海矿的管理权后,开始对三号脉实行露天阶梯式开采。因为三号脉紧邻额尔齐斯河,随着三号脉采矿坑的逐渐加深,就好像人们在河边挖一口大井,来自额河的渗水不断涌入矿坑,为此在额河与矿坑之间布置了一排钻孔专门用于抽水排水。但矿坑越往深处开采,处理矿坑渗水的技术难度和成本亦逐渐加大。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对三号脉实行了强化开采,目前已将矿脉上部的“帽顶”部分全部采出,形成了直径约250米、深达140米的大坑,并把采出的矿石按锂矿、铍矿、铌钽矿、硅矿分类堆放,便于根据市场情况,逐步加以利用。三号矿脉在2000年第一次闭坑停采时,已采出有用矿石700多万吨。随即,由额河渗流补给的地下水很快将矿坑充满,形成了水深达90余米的人工湖,成为这一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山的遗址奇观。
3号矿坑离镇子约500米的路程,所以吃完饭就可以散步过去看看。经过一座桥就到了哈,反正外行的看热闹。我觉得这个热闹个人也看不懂哈,就是一个露天开采的大坑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