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本帖最后由 西北小刀 于 2009-12-24 19:10 编辑
2009年12月19日(周六)两驴探路新津观音寺和彭山香山溶洞。先将观音寺和彭山香山溶洞简单介绍一下。
一、新津观音寺
新津县观音寺坐落在县城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
观音寺古名平盖治,为崔孝通修真之处,宋淳熙八年创建,毁於元季兵燹之中,明宣德年间依治重修,至弘治三年竣工,共建殿宇十二重。明末清初遭毁损,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一新,为川西著名寺院。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之后,现仅存清代的山门、弥勒殿、接引殿和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北宋名臣张唐英、徽宗时拜相的张商英兄弟的故居就在观音寺近侧,这里素有张商英舍宅为寺的传说。观音寺现存仿明牌坊、山门、弥勒殿、张商英故里纪念碑以及接引、毗卢、观音诸殿。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代绘制的佛教十二圆觉壁画,人物造型线条流畅,比例匀称,丰满细腻,神态端庄,堪与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乐宫壁画媲美。其中的清静慧菩萨最为精致,菩萨身披薄如蝉翼的轻纱,透过轻纱可见肌肤的丰润和衣饰的优美,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1988年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入选观音寺壁画4幅。观音殿内明代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八年,造型生动准确,呼之欲出。其中尤以大型壁塑“飘海观音”最为精美,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东方维纳斯”。
此外,观音三大士及46尊大罗汉塑像,镂空石刻的巨型香炉等,均属艺术精品。观音寺堪称我国古代艺术珍品中的一颗明珠。每逢农历正月初九的庙会,香客、游人多达数万。
二、彭山香山溶洞
位于彭山县同乐柏杨村八社,是溶洞形成独特的地质史上较罕见之地貌。上洞在油罐顶北西处200米外,海拔600米,下洞口在柏杨湖西侧山坡腰,海拔540米,二者落差60米。地质构造位置,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中、新生代坳陷区内,次一级隆起的熊坡背斜东北倾没端附近。沿发育在侏罗系蓬莱镇组顶部,紫色泥岩侵蚀面与下白垩系底部天马山组底砾岩接触带附近。洞的延伸方向由西向东,顺天马山组底砾岩(含砾石粗砂岩)倾向横张缝展布。但由于顺走向也发育一组裂缝,故时而又转为南北。洞的全长近千米,洞底平均坡度为6度以内。仙洞,是在喜山运动中地下水溶蚀和冲刷形成的,可溶性岩石是形成溶洞的物质基础,构造条件是溶洞形成的关键,适宜的古环境是形成溶洞的重要保证。距今至少有两百百至四千万年的历史。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新鲜。洞的第一段高宽均为10米以上,形如大厅,沿75度方向延伸,且有小洞与地面相通。厅堂顶盖宽平以20度左右向北东倾斜,发育近东西、南北向的两组构造缝将底砾岩切割成方形岩块,因水的冲刷溶蚀,使岩块成为大小相近的瘤状下悬,似“天花板”一般、宏伟、壮丽、高雅;洞的第二段高度变矮、宽度变窄,延伸方向由75度转为110度,再转为45度,顶部瘤状岩块向下凸出较长,形如群乳,景观奇特。由于是在特殊的构造条件下形成的,故为碎屑岩溶洞所独有。不仅在一般的碎屑岩溶洞难以见到,就是碳酸盐溶洞也无法与之相比;第三段洞的钟乳石较发育,延伸方向弯曲多变,由45度转为160度,再转为75度,主洞分叉,一高一低,后又合并,两侧瘤状岩块如动物脊椎骨板呈尖形拱顶,其后,忽然开阔,洞高10米,宽6-7米,洞顶、洞壁、洞底的钟乳石,成重叠裙边莲台状,大有直径约1.5米、高1-1.5米之钟乳笋,呈含苞待放花蕾状;第四段洞高约1-5米,洞体不规则,蜿蜒曲折,高不足1米,宽仅能擦肩而过;第五段为咽喉峡,洞高宽均1米左右,形态复杂多变。独特少见。广西桂林溶洞、贵州卡斯特溶洞,四川长宁地下宫殿都发育在可溶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而彭山县同乐乡的香山仙洞却是碎屑岩地层中形成的溶洞,其规模之大,实为罕见。虽其钟乳不如碳酸盐岩溶洞那样发育,但独具特色,是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现洞内已安装照明,适宜各种年龄文化层次的游人观赏。
香山仙洞距保胜乡约7公里,有机耕道通小车,为一天然洞穴。毗邻北平山,旧时为道教活动区,有北平观、无极殿、蓥华殿、金母庙、五瘟庙等道观,今油罐岭道观已废,尚留古柏20余株。洞口“香山仙洞”四字,字径盈尺,不知刻于何时,现为泥石所掩。洞穴为红砂岩层,除入口处较狭窄外,主洞高宽一般在3米左右,有几外达10米以上。洞曲折,约为15度左右斜坡,空气清凉,无不适感觉,洞里乱石纵横,多处有积水,入洞2000米有一段钟乳岩层,中有一高3米,径1米的石柱耸立。再前行约200米有暗河,水声潺潺,不知深浅。或曰:此洞通山东面同乐乡之柏杨村,全长约为3000米。也有人说,与新津县城对岸宝子山石洞相通,洞长万米左右。如此深邃曲折之大山洞,成都平原上可谓独一无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