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黔东南 一夜的暴雨,冲走了几天的酷热。原计划是从凤凰到铜仁、到镇远看镇远古镇,再到施秉,沿舞阳河看舞阳风光。再到贵阳。一路的颠簸早把几位美女的游兴簸得干干净净,她们不愿从凯里花垣到秀水再从原路返回重庆,来时对她们充满诱惑的酉阳阿逢江,武隆天坑也失去了魅力。 5月5日,早上起来,胖哥提出一条新的线路,就是从209国道进入秀水,再从319国道经沿河、德江、凤冈、湄潭到遵义,因为美女们不愿受路上那限速的路梗,每一次颠簸已经叫她们的娇柔的脖子受不了。 路过湖南的茶峒,不能弯进去,只在茶峒镇的石碑前点了下刹车,带着无限遗憾走了。在前方不远有一石桥,这就是渝黔湘三省交界处。河边立一石碑,上书:川湘江黔三省边城。这作河叫什么名字,我没有问当地人,可能也叫沱江吧。河水清清的,两岸青青的,河床装满了静谧和安祥。这觉得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渡口,这就是翠翠摆渡的渡口。于是停车照相留影,最后就冲下河堤,伫立水边,贪婪地将这里的景和物塞进眼眶。 过桥就是重庆市地界了,汽车在重庆拐一个弯又进入贵州。一上路,那新修的油路真叫人称好叫绝。过去说贵州省是天无三日睛,地无三迟平,人无三分银。而现在,每条路都修得平平顺顺。就连娄山关72倒拐的险象环生情景已荡然无存,行路顺畅之余也少了几分刺激。开了不远的好路,突然进入烂得一踏糊涂的路上,一看地图,才知这里又进入了重庆市的地盘。重庆的路烂是有名的,而并收费之高也名声昭著。越过重庆这快飞地,路又变得好了。这一对比,才知道什么是为民办事。贵州省的领导可能很多人叫不出名字。百姓心中有杆秤,会称出他们的分量的。 汽车在贵州高原上行驶,进入德江,这儿的山上开满各种鲜花,停下车,美女们开始采摘鲜花,并扎成花冠,在车前留影。 乌江将山谷切成深深的沟壑,乌江在谷下居然成为一条白线。 贵州的路好,但弯道很多,速度提不上去,天色已经黑了,只好在湄潭过夜。 5月6日,一早出发,向遵义前进。 去年的春节,与小妹一行来过遵义。当时是春节,晚上到的。当时开车在街上乱钻找旅馆,街上乱糟糟的,出租车像小爬虫一样在街上乱窜,醉酒的人也跑到车前攀谈,小妹很紧张。街上灯红酒绿,旅店不多,而夜总会比皆是。晚上吃饭时,邻桌的几个小青年喊得震天响,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于是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 这次是上午10点进遵义市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井然有序的繁荣热闹的大城市。我不明白,同样一个城市,印象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同行的几位也纳闷,遵义这个城市不错呀,不象二哥说的那样恐怖。去遵义会议纪念馆,汽车在市区转了一圈。以为遵义会议纪念馆就是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和一些资料照片而已。所以不少人不想去看,他们宁愿转街。我也不想去,这类纪念馆看得太多了,大同小异。而桃子、梅梅、丽丽很有兴趣,她们先进去了。在外转了一圈,心想,遵义来了两次,遵义会议纪念馆是遵义的标志,一次都不进去看盾好像说不过去。更主要的是,记者凭记者证可以免票。看样子,旅游的门票不能订得太高。如果说门票不是40元,而是10元或者说20元的话,我想那些转街的人可能都会进去看看的,进去受一次革命的教育。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5.75米,通进深16.95米,通高12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三十年代最宏伟的建筑。 会址大门临街,门两侧原是八间铺面,是柏辉章家的商店。进大门,穿过厅,迎面是一座巨大的砖彻牌坊,上有彩瓷碎片嵌字,前为“慰庐”,后为“慎笃”。过牌坊是小天井,天井南侧有小门通往柏家的内四合院,北侧是主楼。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革命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到达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会议在柏辉章的私宅二楼会议室里召开。会议室东壁墙上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橱,西壁是一排玻璃窗,中间放一张赭色长方桌,桌下放一火盆,四周围着一圈木架藤边靠背椅。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他在发言中着重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正确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并用红军粉碎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的实践经验,批驳了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许多同志在会上发言, 也对博古和李德的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进行了揭发和批评,一致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会议通过了决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根据会议精神,常委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指挥小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址为当年红军总司令部和总部一局的驻地,楼上除陈列有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外,还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司令朱德和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参谋长叶剑英的办公室兼住室外。楼下有作战室、机要室、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住室,一局局长彭雪枫、张云逸的办公室兼住室,还有工作人员、警卫人员的住室。当时红军的高能将领的住处就是两根条凳上面铺一快门板,可风当时条件之恶劣。 遵义会议会址1954年1月开始复原陈列,195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手书"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在遵义老城杨柳街的天主教堂里。这座教堂由经堂和学堂两部分组成。经堂在北端,是一座“罗马式”建筑。学堂在南端,是一组庭院式平房建筑,木结构。这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于从未修缮过,木柱腐朽,四壁倾斜。1978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彻底维修,在严格保持原貌的情况下,改砖木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84年,又拨专款维修了天主堂学堂,作遵义会议陈列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经堂内召开红军部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在大会上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 这段历史可能大家都知道,展馆里有一组塑像,雕塑的是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人物。这组塑像把与会人员的当时的神态、表情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毛泽东,那种飞扬的个性,那种天下舍我还有人乎的气质可以说是可触可模。当时的会议的气氛可以说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塑像吸引了不少人,人们纷纷在塑像前留影。美女桃子,梅梅、丽丽都对遵义会议纪念馆兴趣盎然。她们说,她们是这个时代长大的,受的也是这方面的教育,这里的一切都感到亲切。她们想一个展馆一个展馆地看下去,但时间不多,她们只得带着几分遗憾离开。 下午2点,到达娄山关。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郑珍、莫友芝等都吟咏过它。郑珍咏叹娄山关的雄险道: 山势西来万马奔,大娄一勒九旗屯。 天随路人藤蔓峡,人共云争虎豹门。 旧日刘兵率飞过,六年黔国任翻倾。 黄心无复将军树,空逐流移泫石根。 莫友芝在《 亭遗诗》中也写道: 大楼高压万峰颠,鸟道才容一线穿。 岂料养痈成为溃,翻今天险等虚传。 翦除劲旅劳三省,通塞残筹费五年。 始信大刀功第一,当时斡腹竞争先。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色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二渡赤水,再回师黔北,24日占领桐梓县城。25日凌晨,红军团十三团在军团长彭德怀同志率领导下,向娄山关挺进,与王家烈的黔军第六团在红花园遭遇,敌人仓皇应战,退到娄山关口,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第十团从东侧迂回。全歼击敌军三个团,取得了长征途中第一次胜利。 27日再占遵义。以后又在遵义至乌江间,重创黔军和"中央军"两军三个师又八个团,这就是著名的"遵义大捷"。 可能对我们来说,对娄山关的印象主要来自毛泽东的著名词作《忆秦娥.娄山关》: 憶秦娥 婁山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去年来时,时值大雪封山。路上都堆积着十来厘米厚的雪,山上的树上都被冰雪罩住,成为洋凌,汽车不敢熄火,在娄山关前照两张照片 匆忙 离去。 这次 登上娄山关,没有毛泽东那种气势临天的感觉,而更多的是在品味娄山 景色。娄山大峡谷除了奇峻之外,更多的是秀美。登山时,天正下着雨,满山烟雾,看近处,雨染青松松更绿:眺远景,数峰锁峡,天骏狂奔。 下娄山关就是有名的72倒拐,72个急弯,呈之字形摆开。去年路过此地,是惊出一身冷汗。不仅是急弯,而且同时是很陡的陡坡,路面又烂。这次想让大家再次领略川黔公路之奇险,可是现在,公路经过一改造,一下子没有72倒拐的感觉,平平稳稳就下了山。夫人居然不解:72倒拐过了吗?舒服之余,又有几分惆怅,这算啥子险关呀? 前行十多里就是铜梓,进入有名的夜郎国。典故“夜郎自大”就出在这里。 汉朝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有一个很小的县,叫作桐梓县。在桐梓县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夜郎国虽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国土却小得非常可怜,和中国的一个小县一样大。可是夜郎国的国王却十分的自大骄傲!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很大, 不晓得临近的国家有多大!有一次,汉朝派人去拜访夜郎国的国王,他一脸骄傲地问:“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究竟是那一个国家大呢?”汉朝的人一听,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后,大家就用“夜郎自大”这句话,来形容那些见识浅薄,自大骄傲的人。 “夜郎自大”本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的成语,古夜郎国王因一句“汉孰与我大”而几千年遭人讥讽。可如今,与“夜郎古国”有关的一切,都因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潜在的巨大商机而受到各地的追捧,近来湖南、贵州的一些县区为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夜郎县”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甚至于当地政府要员及学术专家纷纷出面讲话写文章以证明自己所在地就是当时的夜郎。 在铜梓县城的跨街阙枋前留影。不料作家郭君对这并不感兴趣,他说,这又不是啥好的名声,留影做甚?看样子他比那些州县的官员们想得多,想得远。 从铜梓上高速,经綦江直奔重庆。上高速除了飙车就没有任何感觉了,只是一个邃洞接一个邃洞,叫人迷迷糊糊。晚上8点进入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