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圣诞与软力量入侵 文:子夜的昙 好象明天就是圣诞平安夜,但城市里的圣诞气氛早就开始浓了。到处都可以看到圣诞树和圣诞老人。 最热闹的恐怕还是在网上,十大名校的十博士集体提出抵制圣诞。引起的波浪好象不小,反正这几天上网,晃到眼前的标题,都同这几个博士有关,有反对博士的,有支持博士的,都晃得人眼花花的。 个人感觉,过圣诞节与重视传统文化并不相悖。比如我们现在的星期计算方法,周日休息,都是由西方传来的,而周日周末也是源自宗教。但我们并没有抵制过周末,因为已经通用了,也习惯了,而且很适用。 抵制圣诞,应该与抵制软力量有关。与以核武为代表的“硬力量”相对应,“软力量”代表着思想、文化甚至生活方式。在提到软力量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指美国的软力量,因为美国软力量是当今世界最势不可挡,也最遭人嫉恨但却对其无可奈何的软力量。 最早抵制美国软力量的,并不是亚洲人,而是欧洲人。当美国的电影,美国的快餐,美国的生活方式势如破竹地侵入欧洲的时候,带给欧洲巨大的恐慌,直到现在,也还有很多欧洲的传统文化学者在致力于抵制美国软力量。尤其是法国,甚至还出台法律禁止使用英语。法国还说服欧盟在其商务条约中增加了一条“文化豁免条款”,使其所有文化产品都可豁免于一般的自由贸易条款,其他欧洲国家对美国的电视费用也设定了非正式配额。 但抵制的效果好象很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边专家和学者甚至政府官员在呐喊,那边欧洲普通平民都在热衷接受美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不管怎么抵制,美国软力量都是势不可挡。欧洲也因此对美国是又爱又恨。不过现在大部分的欧洲人觉得,抵制美国软力量,不能完全靠排斥和喊口号,因为文化软力量是随着科技的入侵而入侵的,排斥软力量的同时,就是排斥发达的科技。所以现在欧洲人对付美国软力量的办法,就是接受美国的文化甚至融合它,消化掉美国的东西,然后改造得更先进,才能打败它。 其实中国抵制美国软力量是必然的,不仅因为文化的入侵,因为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对美国是敌视的,这种敌视来自美国无可取代的霸权,而相当多的中国人心中,是希望中国能够在世界上有着霸主的地位。当然,随着美国软力量的全国入侵,这样的敌视会更为加剧,因为软力量也会成为一种文化霸权。 但中国对抗美国软力量,肯定要比欧洲难度大得多。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便已经存在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盘西化”,虽然那不一定是一种先进的西化,但毕竟这种“西化”几乎完全摧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断层,让中国的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后处于一种“性饥渴”的状态,不管什么都会往肚子里塞。开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就好象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这个时候什么文化涌入得快,接受这种文化就会很快。 与日本和对岸的台湾不同,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传统文化虽然也受到美国软力量的冲击,但由于他们没有出现文化断层,所以在接受美国文化、生活方式和科技的同时,他们还可以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打个很简单的比喻,日本和中国台湾现在的小孩子,其父辈肯定是接受了传统教育的,所以不管西方的文化再怎么入侵,他们的传统也会随着父辈的感染和影响而不会丢弃。中国大陆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的父辈,甚至是中年人的父辈,他们接受的是单一的党文化,没有受过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你让他们怎么去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感染下一代? 虽然现在在喊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但实质上进展不大。更多的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其实是排斥的,因为出现过断层,所以无法把从博物馆捡拾回来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融合。我们找不到一个切入的点,即便是现在很流行的“汉服文化”也是这样,用将近两千年前的文化来影响出现断层的中国人,很难,因为离我们太远,真的无法接受。 怎样让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才是真正的难题,我觉得这才是面临的大课题,而不是龙图腾到底要还是不要,或者是圣诞抵制不抵制的问题。有时觉得,中国的学者把方向搞错了。 在不解决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问题之前,抵制软力量是不可行的。因为没有一个熟悉的,更有吸引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去取代美国软力量的入侵,现在的局面是:现代步步紧逼,传统节节后退。这也正是竭力想恢复和维护传统文化的学者们所感觉最为恐惧的问题之关键所在。 说到底,排斥和抵制软力量,也正是源于对本土文化的危机感和自卑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