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论坛(旅游生活休闲)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4|回复: 1

最后香格里拉的故事---1

[复制链接]

0

主题

2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2-10-30
发表于 2002-10-3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517微信小程序
最后香格里拉的故事

关 纫
两年前掀起了一股走进香格里拉的热潮,连电视台都以很多什么什么的名义组织走进香格里拉。这就让我这个不安分的人心痒了很久,今年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上网在成都找到了一家旅行社,便在十一假期前两天飞到了成都。因为假期有限,我们只能选择香格里拉最后的一段——四姑娘山和稻城,而我们从空中降落在成都地面伊始,便引出了一连串喜或非喜的故事来。
机场遭遇
这是我们“四人帮”第一次一块出远门,而且几乎是“一把年纪”的四个姑娘,从认识到现在已经一齐走过了三十个年头。我们从网上找到那家旅行社后,便联系上了。并约好了接机的时间,还有了接头的暗号“邓小红四人”,见字即可奔将过去。那天下午三点多就从机场出来,遍找机场出口都不见“暗号”,马上打电话过去旅行社,那边说接机的人已出来了,车子在半路出了故障,叫我们等一下,我们便安心地等起来。这么一等,便等到五点多,不对劲,再打电话,说人早在机场了,怎么还没接上头?这就奇了,我们四人因为等得时间长了,三姑娘四姑娘早蹲在地上,而且因为有去过西藏的经验,装备都是“甲级”的,背囊几乎山高,广东人身材也输蚀,背起来连人都差点不见,在机场已人人为之侧目,这么明显的“目标”都找不到?没道理!最后终于接上头。原来是接机的人太主观了,认定我们四个是年轻姑娘,于是满机场去找“小姑娘”。上车后他还说早就看见我们,就是觉得你们几个要是去稻城,真是挺艰苦的。他很客气的没把“一把年纪”和“很难想象”说出来,但我们自觉自尊心大伤。
承诺有变
到了旅行社要签合同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原来说好是八个人一团一部车,变成了十五人,原来传真过来的行程表也全倒过来了,加上刚才在机场的遭遇,根据多年外出旅游的经验,我马上觉得这家旅行社有问题,让人首先有了“受骗”的感觉,在家通电话的时候,什么都说行,担山都可以。真过来了,又什么都不是了。广东话说是“打死狗讲价”,人都来了,还可以怎样!正言正色地同他们理论,争取要求我们应有的“权益”后,他们千乘万诺今后的行程一定保证质量我们才作罢。但后来八天的行程却印证了我当初的顾虑。
“姑娘”难看
第二天一团十五人,从成都出发,直奔四姑娘山。车在巴郎山行走时,海拔已是4500多米,一下子上到这样的高度,我们的四姑娘和二姑娘就开始有高原反应了,二姑娘头剧痛四姑娘呕吐,而且开始有了冬天的感觉,大家都在添衣御寒。但见四姑娘山雾掩云遮,犹抱琵琶半遮脸。下午到了双桥沟口,齐齐坐观光车进沟内,天不争气,景色虽美,但阴阴沉沉的,象一切都在暮色中,大家都提不起兴趣。真正是四姑娘一厢情愿去看四姑娘山,害得“四姑娘”一路吐到四姑娘山,但始终都没有真正看到真面目的四姑娘山。象不象饶口令。
沟通开始
同车两日,团友们才开始熟识起来。原来当晚和我们同住一个酒店的,就有两个上海来的大小伙子叫张红兵和齐津,他们俩是在网上“应征”到我们团来的;有两个是杭州来的小伙子“苗苗”和小徐;还有单身一人“走天涯”的是“深大”学生小杨;天津来了一个英俊小伙子吕游和一个“小胖子”;再加上两对小夫妻,一对是广东南海的小黎和阿珍;另一对是上海来的小徐和小倪。除了我们的大姑娘和四姑娘纯粹是旅游观光外,车上全都是摄影发烧友,而且都甲级装备。特别是“苗苗”,打开他的摄影包,里面象是“蜂窝煤”,每个窟窿都有镜头,什么长的短的标的鱼眼的一应俱全,而且还带着数码相机。现在的小伙子们的确了不得。所以我觉得这次出行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一班同声同气、志趣相投的摄影人!
罢住“藏屋”
第三天下午六点多的时候我们便到了稻城,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车子拐过了镇内两条热闹的街道,在镇边缘的一幢藏式民居停了下来,导游让我们下车搬行李,大家进去一看底层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一条至少有85°角的梯子直直地站在底层和二楼之间,不拿东西都难上,更何况背着背囊。我们真正是手脚并用才爬上二楼。重复一次再上到三楼,一个大通铺,十多个人就这么挤在一起。最糟糕是没水没电,最恐怖是上下楼梯。那大高个齐津二话还没说完就从二楼摔到地面上了,震得屋内山响。大家一看不对劲,开始和导游交涉,这跟行程表的安排有误,外面这么多家象“电力宾馆”“亚丁人社区”都不安排,把我们打发到这样的藏民家,我们罢住!最后终于“胜利”了,全都住进了“电力宾馆”,但仍是没水洗澡。虽说整个行程的住宿都是条件有限甚至艰苦的,但也不能让旅行社这样蒙人。沿途住地的狗叫也是够恐怖的,此起彼伏,热闹非常。其中一个小插曲就很能说明问题。张红兵要去“解决问题”,向齐津要手纸时很随意一拉,手中就飘起了一条长长的白色纸带,大家在旁边都笑起来,问他这是干吗嘛,这么夸张,吕游马上答话说:“你把这个当作哈达,献给晚上屋外的狗,让它别叫!”大家又哄笑起来。呜呼,足见狗叫之惊心。
走进“亚丁”
“整个世界里,还有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景色,等待着摄影者和探险者!”这是美国探险家、植物学家、传教士约瑟夫·洛克在192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所发表的关于稻城地区小贡嘎山的论文和照片的开场白。从稻城到日瓦乡已是中午时分,我们遇到了一个有七八台车的车队,车身都贴着成都——香格里拉浪漫之旅的标语,一式的四驱越野车,车上男男女女都在下车休整,可能是刚在日瓦乡吃完饭。弄得乡里的人全都聚在这唯一的一条街上,伸长脖子在看热闹。我们这班发烧友眼勾勾的看着人家,心里羡慕得很。本人最大的愿望也莫过于此——开着属于自己的四驱越野车与一班知己走天涯。下午三点多终于开进了亚丁营地,住进三号帐篷,一条窄窄的通道把帐篷分开了两边,七个小伙子睡左边,其他的睡右边,七八个睡袋一溜紧挨着,帐篷正中间仅有一根约两指粗的铁管支撑着,风呼呼地从帐篷四周乱窜进来,条件确实不怎么样。因为在网上早有了解,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弄好自己的“床铺”。这时外面下起了大雨,阴沉沉得吓人,十五个人全缩在帐篷里动弹不得,干脆小憩一会。不久,天放晴,又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马上在帐篷里来个合影,让我们的身影在这最后的香格里拉留作永恒。
走访藏民
时间还早,我背起相机信步走上山,把镜头对准斜阳下闪着金光的藏族民居。远远看见一个七八岁的藏族小姑娘挥着手向我跑来,对我比划说着什么,我不懂,她便拉起我的手把我领进她的家,要进她家也非易事,我必须手脚并用爬一条垂直而且仅能放一只脚的梯子下去,然后踩过她家屋门前那一片混有牛屎、马屎、羊屎、狗屎的“粪浆地”,幸亏本人还算“久经沙场”,略施点“轻功”不致满鞋满裤管粪便。入得门来才发现,这也算是亚丁村附近最大最“豪华”的藏屋了。这藏屋的结构和稻城那间是一模一样的,原来底层都是用来圈牛羊和堆放杂物,二楼住人,三楼顶是谷物晒台,一个老奶奶正在晒着刚收获的粮食。他家二楼分两进,外屋有十八个床铺,专门用来接待亚丁村的游客。里屋堂皇得很,雕梁画栋。中间有一炉,炉火正旺,锅里正沸起一堆象是山里蘑菇模样的东西。藏屋很奇怪,这么大一个厅堂只在西南角上开一个小小的窗户,一缕光柱,正斜射在厅堂南面墙有雕花的壁柜上。我进去时只觉得眼前一黑,等了好一会才能在黑暗中看清屋内的一切。女主人马上弄酥油茶给我喝,只见她倒了好几样东西进一个高高的竹筒,上下几番搅拌就成了。我边喝边跟他们聊,男主人用简单的普通话跟我交谈,我大致知道他是属于挖了第一桶金的藏民。聊的时候男主人不断给我加酥油茶,我趁机把屋里一切摄进我的镜头。告辞时,我把十元钱塞给那小姑娘,作为酬谢主人家对我的热情款待。女主人紧拉我的手送我出门,一直送到半山。我只觉得我被一只干枯而坚硬的手攥着,令我想起冬天那干裂的枯树皮,心里不禁一阵刺痛。
马上“媳妇”
进冲古寺和洛绒牛场全是山路,必须骑马,这些网上都有介绍。但真自己骑在马背上,走一天的路程,就又是另一个概念了。一大早导游给我们找的那十几匹马,都挤在营地门口,等着我们去“认领”。“仪式”很特别,大概是“马帮”领头的人,双手捧着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往地上一撒说:“你们每个人挑一个”。只见地上躺着手表、手镯、手链、烟盒、打火机、甚至小石头……,其实是他们身上很随意的一件东西。我是最先挑的一个,很下意识地拣了个比较“体面”的手表,结果马主人果然是“马帮”里的一个“小头目”。这样挑也有问题,分配不均匀,我的座骑是一匹高头大马,而“小胖子”却捡到了一匹小马。我看着“小胖子”骑在马背上那痛苦的样子(因为害怕),我却为那匹小马痛苦。十几匹马脖子上都挂着一个铜铃,我们一队人马进山时一路的马铃声非常阅耳,这让我想起了“山间铃响马帮来”。刚上马时还比较紧张,走了一段路后,就有点适应了。便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我想起了电影里常见的小媳妇骑着毛驴回娘家的情景,穿着大红的棉袄,扭着小蛮腰,驴屁股后面搭着个褡裢,听着蹄声笃鞑笃鞑,够浪漫的。加上沿途美丽景色尽收眼底,让我也有点飘飘然了,便试着放松全身,扭着那蛮粗的腰,信马由缰,一路“潇洒”前行。但是很快就开始腰酸腿疼了,那种极难受的滋味滋扰了我一整天,这样骑骑停停,来回差不多九个小时。傍晚时分,当马夫把我从马背上抱下来,我蹲在地上歇了很久,缓过气后慢慢站起来走路时,才终于明白:那坐毛驴回家的小媳妇绝对不好当!
神山神话
洛绒牛场位于念青贡嘎日松贡布三座雪峰之间。相传由五世达赖封三座雪峰为“神山”。北峰仙乃日,海拔6032米,尊为观音菩萨;南峰央迈勇,海拔5958米,尊为文殊菩萨;东峰夏洛多吉,海拔5958米,尊为金刚手菩萨。在洛绒牛场这三座神山都可以看见。我们的七个小伙子浑身是劲,到了洛绒牛场还往上走,他们要看仙乃日半山上的牛奶海,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便边照相边“打道回府”了。傍晚,小伙子回来了,南海仔小黎带回了一块石头,那石头水晶般晶莹剔透,而且一层层的异彩纷呈,即时让我想起小时候难得吃上的云片糕,令我眼前一亮。但过后吕游对我说,一路下山来的时候,沿途遇到的藏民都叫小黎把石头放下,不要带走,但小黎还是把它带下山来了。藏民很信神,说这是座神山,山上的东西都不能动它,动了会遭天谴的。这可吓着了我们的二姑娘,原来她在珍珠海里捡了两颗圆润光滑、晶莹透亮的小石头,听了我跟吕游的谈话后,她偷偷地把石头放回在亚丁村才敢下山。小黎却不信这个邪,他应该已把石头带回了家,但愿会给他带来好运吧。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0

主题

7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注册时间
2002-9-20
发表于 2002-10-31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517微信小程序
写得不错,很有幽默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517旅游网 ( 川B2-20080114 )

GMT+8, 2024-6-26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