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青岩古镇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军事要塞,距今已有630年的历史,比贵州建省还要早。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为了巩固西南边陲,调30万大军镇守云南和贵州两地,双狮山下的“青岩屯”即是其中的一处驻军堡寨,其名得于双狮山山色青黛且此地盛产石材。后来,“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其后数百年,¾ 多次修筑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便有了现在的青岩古镇。青岩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古代贵阳通往云南、广西的战略咽喉要地,也是一个主要用于控制粮道的古驿站,在徐霞客的游记中,青岩被称为“南鄙要害”之地。
如今的青岩古镇,已是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它位于贵阳南郊,从贵阳驱车到青岩古镇,29公里的路程仅用半余小时就到了,像这样离繁华都市如此近距离的古镇,无论在贵州还是全国都少有。正因为有如此便利的交通优势,青岩的旅游宣传和¾ 营都做得不错,与贵阳所有的旅行社都有合作,成为贵阳各旅行社必推的景点。目前,青岩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左右,但这和他们的预期目标还相差甚远,他们预计,每天应有1万游客,除去µ 季,一年要有200万人流量。正因为有了这个目标,青岩正在建设新的旅游景区——青岩屯,它在距Ô 古镇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一个仿古建筑的商业区。来青岩旅游的人,大部分都想住下来,感受这里沧桑的历史感和浓厚的人文气息,但现在古镇内只有小型客栈,不成规模也不方便,留不住人。青岩屯新城区预计2011年投入使用,之后,老城区主要进行旅游参观,新城区用于商业及住宿,这样,便更能留住游客了。
我们穿行于纵横交错的青岩镇古石巷中,似乎一不小心就跌入历史的深邃。古镇的整个地形成八卦造型,有四条主街,二十六条小巷,每一条小巷的设计都是按照随时准备打仗的情形设计的,各个十字路口相错分开,不能正对,便于防御和隐藏。古镇内的民居大部分是祖传的石头房,自2001年开始,政府开始大规模在古居Ô 址上进行修复,如今的石屋年代不一,远则有300余年历史,近则仅几十年。
北明清街是古镇最热闹的地方,刚入街,一股浓烈的商业气息就扑面而来,满街商幡招展。青岩镇内本地人口有3万余人,多在这里做饮食及土特产生意;外来人口不足几千人,做银饰、木雕等旅游工艺品生意。这条商业街上俯拾皆是“青岩猪脚”、“糍粑稀饭”、“玫瑰糖”、“老腊肉”等特色小吃诱人口水,酒肆、茶铺、古¶ 工艺、山货、时鲜百货杂陈,走在其间,能想象到600年前驿道上商贾云集的旧时光,不¾ 意间瞥见的那些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泄露出了古镇悠远的身世。街上明清时的商铺建筑极具特色,被建筑专家称为人体仿生学建筑,每家商铺都有两层屋檐,第一层类似于人的眉毛,第二层为睫毛,因为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下雨多为斜扇雨,容易将货品打湿,在房上多加一层房檐,下雨时仍能做生意。
背街不是街,与北明清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它是青岩最具特色、保留最完整的一条石砌古巷,路面的青石板¾ 过几百年的冲刷、磨砺,已光可鉴人,泛着青黑的光芒,搭建起古镇坚强的骨架,给街巷带来一种独特的时空感与神秘感。街边都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路Õ 而幽静,沿山势起伏,是摄影的绝佳地点,姜文主演的电影《寻枪》也正是在这条巷道内拍摄的。在背街的出口处不远,便是周恩来之父周懋臣老先生的曾住地——青岩镇背街一号。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革命干部家属,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的家属都曾¾ 在青岩住过。当时这些革命家属均以难民身份分散在各个民居,当地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直到1966年,周恩来总理视察青岩时,他们的身份才得以公开。周懋臣老人所居的丁氏人家知道老先生的身份后,即将当年供周老使用的部分家具、物品保存了下来。现在,这里已作为青岩的一处景点对外开放。
古镇中心面积仅0.8平方公里,然而在这么一个弹丸小镇上,却有令人称奇的“一镇四教,各念各的¾ ”,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在镇里皆有信民。古今中外的祠庙齐整整地聚集在镇内,一个庙宇之中,往往菩萨、罗汉、太上老君等“共居”一处,实在让人匪夷所思。说句玩笑话,这种情况要是搁在耶路撒冷,早就打起来了,但这是在中国,大伙儿彼此相安共处,其乐融融。一般情况下,宗教建筑与民居之间都会有一定的空间,以营造庄严的宗教气氛。但青岩古镇的宗教建筑具有当地的民俗特色,反而能使人生出一种亲和感。二者的和谐共处主要表现于宗教建筑不抢占重要地理位置,与周围民居在布局、空间结构、色彩搭配等方面相互衬托,并沿用当地建筑的石木结构。在选址上,古镇的宗教建筑有的依山就势,有的与石板路、石拱桥互为借景,巧妙安排,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靠近,都不会感觉出是正在进入宗教区域。明初,朝廷认为贵州“程番夷俗犷悍,难于控慑”,因此派大兵进驻青岩,实行“永镇边夷”的政策。这样一来,青岩因军镇而得以保存完好。在军事“铠甲”和坚固城池的保护之下,青岩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繁荣,宗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流传。一些外来的宗教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互相碰撞中逐渐融合,成为当地老百姓日常信仰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青岩以前是驿道,也是一个旱码头,各地¾ 商、做官、学习、旅游的人都会走这条线,不同地方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把自己的文化历史带到青岩,于是青岩就成了一座丰富博大、开放兼容的小镇。
青岩镇上有很多会馆,½ 西会馆、湖南会馆、四川会馆、贵州会馆。会馆是商兴人聚的结果,有共同籍贯及目的的商人一起捐资建会馆,在会馆中供奉共同信奉的神灵,这些会馆都设在寺庙内,每座寺庙里还有戏楼,这反映的是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由此亦可见寺庙绝非清修之地。位于古镇西街3号的万寿宫Ô 是旧时青岩中最为热闹的½ 西会馆,馆内最有看头的便是戏楼,其中的木雕精美绝伦。在戏楼右侧的木质横梁上,一组高浮雕人物图案最为著名,内容为“鸿门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很有军旅文化特色。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木制浮雕在“文革”中险些被毁,人们用黄泥糊上木板加以掩盖,再写上“毛主席万寿无疆”几个大字,才得以保存至今。
青岩出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状元赵以炯,追溯赵家祖宗,到赵以炯已是第七代,代代有人为官,中科甲、进士者不计其数,这一支赵姓人家在青岩算得上是人丁兴旺、科甲鼎盛的名门望族。所以,青岩有“赵家的顶子”一说。状元府当然是青岩必推的一处景点了,赵以炯的故居状元府坐落在小镇状元街1号,是景区2001年第一批开发出来的项目(同批次还有定广门景点),状元府第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气派而不张扬,宁静恬µ ,一派书香风范。现在有很多家长慕名带着将要高考的孩子前来参观,沾沾这里的灵气,希望自家孩子也能够金榜题名,光耀门楣。
从2002年开始,贵阳市政府投资800余万元逐渐恢复青岩古镇内的文昌阁、万寿宫等建筑,一批次开放两三个景点,至今青岩古镇景区共有状元故居、定广门、龙泉寺、赵公专祠、文昌阁等10个主要景点,全镇景区通票价格比较便宜,仅需34元,也可在各景区分别购票。整合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与饮食文化的青岩,再加上青岩屯住宿商业区的建成,旅游内容将愈加丰富。Ω
本文文字来自于《休闲读品天下》第六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