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蝶谷主-飘 于 2017-6-22 19:03 编辑
翁丁,一份清静一份宁静
但凡不易到达,或者不易拥有的,都被贴上了一个最字,譬如说最美、最珍贵等等,而翁丁被国家地理杂志喻为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如今旅游业发达,随着旅游设施的齐全,游人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生出一些诸如过分开发过分商业化的感叹,于是,那些原汁原味的风景和人文便成了一个向往。
于我而言,原汁原味意味着清静,更昭示着宁静,寒假,趁着年前的几天空闲,踏上了去往原始部落佤族村寨翁丁的旅程,去看那些蘑菇一般的茅草屋铺就顶的村子,去走走那无争的清静之地,去看看晨昏之时的炊烟袅袅。 如今,路修好了,虽然山高水远山路弯弯并不宽敞,路面毕竟是平整的,到达翁丁也是很容易了,这份容易让我有些疑心翁丁真的还是原汁原味么。其实,翁丁已开发三两年了,只因地处偏远,还不至于火爆,既不火爆,便也是一种美丽。
出发当天路上,得知前往丙中洛的司令和司令夫人正在返程路上,于是相约翁丁重逢,他们早我们半天的路程,于中午到达,而我们到达翁丁的时候,距离晚饭时间并不远了。
桃源,应当都是不易发现的。虽然翁丁周围的树并不高,但翁丁确确实实是掩映在树林里的,如果不走进翁丁村,真不知这山坳里还有如此一个桃源般的村寨。据说司令到达时就因为看不到村寨而差点调头回去,他们到达的时候没有注意游客中心那个路口,也就是说没有走“正门”进村寨,而村寨的进出小路却是四通八达,若不是司令夫人执着地几次下车寻找,最后并且是返回时在一处石梯下梯不远看到了那美丽的茅草屋顶,还真的就转回去了呢。
是老天的垂怜,也是司令夫人的慧眼,下梯下去第一家就是翁丁村寨的第二观景台,坐在楼上就可喝着茶观看翁丁全景,其实我觉得应该称之为第一观景台,因为标识的第一观景台却只是站在路边观看。
除了游客,翁丁没有外人,都是原住户,也没有专一的宾馆酒店和餐馆,游客吃住就在当地人家里,也就是家庭客栈。自从开发以来,翁丁倡导家家开客栈,既增加了收入也解决了旅游接待,倒是个好办法,我喜欢这样没有外人来假装主人的村寨,即便慢慢开始走上并遵循了山外的一些规则,究竟也是沾上了翁丁的传统。
翁丁的房屋基本上是木质建筑,屋顶茅草铺就,远远看上去像一朵朵褐色的蘑菇一般,很有原始古朴的味道,也有童话的感觉,只是,这样的感觉在慢慢的消失,或者说只是表面上的感觉,骨子里已然在日新月异了。如今的翁丁跟外界的链接很是通畅,虽然翁丁现在没有wifi,但刚开始打造时是有的,只因被两年前一个雷电摧毁了,为何两年了没修缮,据说可能不会修缮或者安装了,不过,我觉得这个据说不靠谱,因为不是不跟外界链接才叫桃源,身处闹市也一样可以有一块桃源。
我们在二楼大厅置身美景就餐,三面可见风景,如果在城市中就是三面落地玻璃观景餐厅了,当然,没有玻璃的阻挡,是最自然的清澈与透明。晚餐还不错,真的是家常饭菜,不过,翁丁的特色鸡饭倒真的很好吃,说是翁丁的私房菜不为过。
饭后散步是很惬意的事,素日里没有这一惬意事的我,出门在外、尤其是在这么美妙的村寨自然是不会放弃的。于是,我们出门散步,也算是对小巧的翁丁一次预习,第二天再走一遍,似乎也仅仅只是预习,是的,我们只是翁丁的过客,不过是在旅途上借宿休憩。不仅是翁丁,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如此,只能走过,无法走进。
虽然无法走进,却能感受,翁丁的清静里,竟如此宁静。
冬日里的天空云太少,晨昏之时,没有绚烂的晚霞,只有绯红,少许的丝丝云彩淡淡地装饰着日出日落的好时光。
我们是在人头桩围绕的大树下看那夕阳红的,而更醒目的却是人头桩高高竹竿顶端的、空空的、朴实无华的小竹篓。人头桩是佤族祭祀用的,叫猎头血祭,佤族人相信用人头祭天才会稻谷丰收,祭祀仪式里木鼓是关键道具,所谓“木鼓响,人头落”,如今木鼓保存在佤王府里,我也去做了个击鼓的样子,可能是没有听到鼓响的缘故,倒是没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听我们住宿那家男主人说以前祭祀所用的都是漂亮姑娘的人头,想想也真够残忍的,还好,这么多年来终于是禁止了这项传统,如今这些人头桩也不过就是留个历史,让游客们观瞻一下。
原始部落都是有王的,是寨主也是佤王,如今的翁丁虽然没有佤王,却是有重建的佤王府的,供游客们游览和了解。我们登上二楼进入佤王府客厅的时候,一位佤族老人正在火塘边喝茶,老人不多语很和善,请我们喝茶后便开始抽烟。
翁丁似乎也跟其他村落差不多,留下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不多,翁丁的老人男女皆抽烟,长长的烟枪那种烟,只是不知青年们是否抽那长长的烟枪了。翁丁的老人不是人人保守也不是人人开放,游逛过程中,看见一位穿着佤族服饰的老奶奶坐在门前抽烟,想拍几张,于是上前招呼,想着先聊聊再申请拍照,谁知老人见我们靠近,起身便进门,听屋里一位十来岁的女孩叫她奶奶,我们也跟着叫奶奶,奶奶虽然不会说汉语,但她知道我们的意思,摆手不拍照,无论我们怎么夸她漂亮,她就是不拍照。不过,后来又遇上一位却是主动摆好姿势让我们拍的老奶奶,看她那么认真的表情,必定也是听了无数次的快门声见过无数次的闪光灯了。
其实,我在旅途中很少拍人像,只在不经意或即兴的情况下才会拍,翁丁的两位老奶奶真是截然的不同,而佤王府的老人也应当是久经镜头的扫射了,表情姿势动作都很自然,好像根本就没有相机对准了他。
也许拍照只是过程,老人在这个过程里享受着时间的分分秒秒,当我们茶也喝了,照也拍了,老人告诉我们佤王椅旁边的服饰道具是免费穿戴拍照,并走过去拿出衣服让我们穿,还亲自为我们戴上头饰,倒真有家里人的感觉了。
翁丁虽然不热闹,游客却也是零零星星陆陆续续的来来去去,这样好,不至于太拥挤也不至于太冷清,只是不知大假里是否会热闹异常。
翁丁寨门那里有一个小广场,每天村里的女人们会去跳舞,主要为接待游客而练舞,就像西江苗寨大门前那样,跳着舞接待游客,也是跟西江苗寨一样,跳舞的基本上都是上了点年纪的人,进寨门时为游客在额上点灰,也就是“娘布洛”,成份是锅底灰、牛血喝泥土,意为驱邪祝福,我们因为误打误撞走的非寻常路,没能接受点灰的祝福也少了门票。
除了舞蹈的欢迎,寨门前的大道两边是排列整齐的牛头桩,不是装饰是信仰,牛是佤族的图腾,白骨森森的牛头在翁丁随处可见,牛头桩是佤族人的象征,代表着财富和权利,佤族家家户户门前或家里皆挂有牛头,最初还有点怕,看多了竟是不怕了。
翁丁,佤族语是云雾袅绕的意思,我们在翁丁两天皆是晴空,没有看到袅绕的云雾,只在太阳升起之后看到了炊烟的袅袅婀娜。蓝天清风、阳光茅草屋,还有做着家务织着布的人们,以这些为背景,炊烟很安静地轻轻弥漫,真正的人间烟火,很宁静。
飘
2017-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