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4-2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温江公园
温江公园位于温江柳城东南隅江安河畔,是一座综合性的开放式景观公园。2001年改建后面积扩至300余亩,水陆各半,共有亭、台、楼、阁等34处景点。园内道路面积近41,000平方米;花岗石、青石铺装面积约30,000平方米;草坪、绿化面积140,000平方米;停车扬面积700平方米;新建河堤及栏杆3,500米;安装20多个品种的灯饰2,000余盏。
公园以江安河为界,分为动、静两大区,以柏灌桥、七曲桥、迎晖桥、衔江桥、柳宾大桥相连。动区主要由迎宾广场、光祈音乐广场、餐饮娱乐区和儿童乐园组成。动区中部是占地8000多平方米钓光祈音乐广场。广场中心为音乐喷泉舞台,向南扩展呈扇形布局。舞台上十四根青铜铸成的七音柱与广场南面临水平台上的中国古乐五音柱遥相呼应,通过大小不一、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圆,经过蜿蜒的小溪串连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我国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先生将中西方音乐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心愿。
南岸静区突出幽静、典雅的风格,景区内植被多以银杏、香樟、柳树、楠木、花卉、草坪等为主,南溪河横贯其中。景区最东边的柏灌山为公园至高点,山顶揽胜亭视野开阔,可一览公园全景,尤其夜幕下的温江公园,更是灯火辉煌,宛如繁星点点;山下柏灌亭临河而建,沿河生态河堤,尤显山青水碧。景区内运动草坪绿草茵茵,更有怡然亭、凝香亭点缀其中,游人可尽情徜徉,怡然自得。草坪边的荟芳苑花团锦簇,四季芬芳;致远楼依河而建,游客在此品茗观景,其乐融融。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使温江公园成为柳城的风景名片;以生态型的园林绿化和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现代建筑点缀,使温江公园成为川西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平乐古镇
南方丝路第一驿站--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距历史文化名城邛崃西南 18公里,群峦环抱,水秀山清。该镇已 2000余年,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平乐物产丰饶,人文鼎盛,系川西南重要码头。古镇清江环绕,虬曲古榕列岸,老街小巷棋布,古朴民居星罗。有秦汉驿道、邓通、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金华山唐代摩崖造像、天官墓、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观音院、芦沟竹海、天然石佛、元帅井、绿宝石庄园、清代民居、临河吊脚楼等众多古迹、景点。
古驿道景区:沿 318国道驶入平乐古镇,入平乐境,有汉代石坊矗立山间,上书“平乐古镇”、“秦汉驿道”,两边竹木葱茏。刚下山坡,映入眼帘的是绿色盆地中的平乐古镇。进入镇区,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七弯八拐栉比鳞次,古风蔚然。街上随处可见当地土特产竹编工艺品。到兴乐桥下车,凭栏四望:古榕连岸,虹桥卧波,垂柳指水,江上竹筏戏波,一片生趣盎然。
金华山风景区:这里是一片竹海,唐代摩崖造像和著名的“天马行空图”即藏其中。芦沟风景区:进入堪称竹海的芦沟风景区,放眼便是茫茫数十平方公里的竹海,世界上最早发现天然气的火井遗址,天然大佛(比乐山大佛高 10米),全国罕见的宋代以来的造纸竹坊群都在这里。
龙泉驿兴龙镇万亩观光果园
成都万亩观光果园面积达2万余亩,是成都市近郊最大的一个生态型、观光型自然公园。已成功举办了几届采果会,人们在开放式果园中回归大自然,享受水果自助餐,“才辞桃花节,又迎采果会”,“三月桃花迎君来,五月枇杷待君摘”等已成为成都市民脍炙人口的话语,果园中梨子、枇杷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供应人民大会堂、出口新加坡、享誉海内外。长松寺、宝狮湖沿线已逐渐成为走进历史,回归自然,寻古探幽的旅游热点,千年古刹长松寺1400年历史,清音溪、马祖洞、鲁班井等“长松八景”等不朽传说是成都近郊景点集中,离大都市最近,规模最大,潜力最优的风景区。
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1932年建成。公园大门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上联说,誉称“陆海”的天府,盖世无双,归功于李冰太守,他接过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联说,总揽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这离堆公园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处。
公园内亭榭错落有致,古木桩头,奇花异卉,水池喷泉,布局精巧,别具情趣,园中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风,经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独具匠心;这株古银杏桩头,传说为东汉未年张松手植,至今仍亭亭玉立,枝繁叶茂,像一支仙鹤,托这里山水的灵气,听说还结出了果实。紫薇花瓶、紫薇屏风和银杏桩,人称“园中三宝”。
在这里可以看到耸立着一个有42级台阶的小山包,称为离堆,就是李冰当年率领劳动人民开宝瓶口,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所凿成的和玉垒分离的孤堆。两旁的“离堆”石碑、“佛教梵文碑”,是后人所立,有意在借助神力永镇水害。伏龙观原名范贤馆,建于晋代,是纪念三国时贤士范长生的。范长生,四川涪陵人,传说他得长生之术,享年130余岁,博学多才,刘备和诸葛亮请他做官,屡召不赴,一心想做神仙,时人称为“逍遥公”。北宋初年,人民怀念李冰的功绩,扩建殿宇,沿袭李冰“降龙治水”传说,改称伏龙观。
前殿正中,有李冰石像。是1974年迁建安澜索桥时从河中发掘出来的非常珍贵的文物。通高2.9米,重四吨半,造形简朴,形态持重,袖手合于胸前,微露笑容,雕塑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中间一行文字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右袖上有一行字“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于万世焉”,说明当时的水利官都水长陈壹造了三尊石像。起什么作用呢?《华阳国志》说:“作三石人,立于水中,与江神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作水文标记之用。左边是一尊残缺的持锸人石像,头被损坏了,他腰间扎了一根短短的绶带,证明他官职不高。胸前没有文字,手持铁铲,他是一名无名英雄,他就是李二郎。第三尊石像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仍藏于岷江河床之中。这两尊石像是研究都江堰历史、古代水文科学的宝贵文物。右边是唐代飞龙铁鼎,全身有八条龙。这个铁鼎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睿宗第八个女儿玉真公主和金华公主,不满宫廷中相互倾轧、争权夺位的生活,离宫出走,来到幽静的青城山出家修道时,修道炼丹用的,清代咸丰年间在青城山上皇观出土,铁鼎重约千斤,八条飞龙各具神态,是一件铸工精湛的文物。另外还有一幅1938年绘制的都江堰水系图,反映了都江堰当时河渠的历史面貌。都江堰水利工程应当包括渠首工程、干流河渠和密如姝网的灌溉支流。我们现在说的都江堰,则一般是指渠首工程这部分。
伏龙观的观景亭是纵观都江道渠首工程全貌的最佳位置。都江堰渠首工程,由渠首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鱼嘴分水堤。远看,岷江之水天上来,它发源于松潘县弓杠岭,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乐山等地,在宜宾市与金沙江汇合,称为长江。它全长735公里,年平均流量496秒立方米。正是因为它水源丰富,从上游高山峡谷,汹涌澎湃,奔驰到这里,面对着地势渐低的扇形川西平原,没有束缚,一到洪期就形成严重的水患。李冰当年在此考察后,决定变害为利,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在江心人工修筑分水堤,它像一条鲸鱼逆江而卧,堤顶端呈园锥形,像鱼之嘴,故称“鱼嘴”。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西面为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排沙;东边为内江,是沿玉垒山一边开的灌溉河道。
飞沙堰,溢洪道。古时称“减水河”,取排洪、排沙之意。位于金刚堤末端,按一定高程(河床到河面2.15米高),由南向北开一道200余米宽的口子。当内江水量较小时,它拦水进入内江灌区;当内江水量较大时,它把多余的水排到外江,而且由于位置设计很巧,具有强大的排沙石能力,能将流入内江的沙石再排除出去,所以称为飞沙堰。
宝瓶口。位于离堆脚下,为内江引水咽喉,是李冰当年开凿的一条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口子,形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冲到这里被离堆迎头顶托,形成壅水和漩流,使水更澄清,然后入口。在洪水期则迫使内江不致大量涌入狭窄的宝瓶口,只好随着漩流回壅,从飞沙堰排向外江,起节制闸的作用,确保成都平原安全。
这三项工程,结构严谨,布局完善,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形成有机整体,收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效益。内江水流通过宝瓶口后,再经大干渠分成千万条灌溉渠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灌溉网,使川西平原千里沃野,农产丰饶,成为“天府之国”。
石经寺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泉中段东麓之天成山,在成都市龙泉驿区茶店乡石经村境内。向西翻越龙泉山脊,至龙泉镇十八公里,至成都市区三十七公里;东距旅游胜地龙泉湖四公里,南至三贫湖二十一公里,紧临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横贯本寺山门前。
东西南北与龙泉驿区境内的长松避暑山壮、万亩花果山、百工堰、宝狮湖、龙泉湖及简阳县的张家崖湖、三岔湖构成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石经寺始建于东汉末年(220年)前后。初系官宦家朝。蜀汉时期(221―263),蜀将赵子龙承此产,以“灵音”之名存世。唐时建大殿。明正统年间(1436-1449),湖北籍名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驻锡灵音寺并出金增修寺朝宝相,使大宝殿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并增修了罗汉堂、东岳殿、观音殿、燃灯殿、娘娘殿等上下殿宇,更名天成寺。楚山法师驻锡天成寺期间,曾自锦江泛舟,出峡云游楚、吴等地,得荆王江夏王等厚遇,名声大震。振兴臣济,成为一代高僧,并被朝迁岫封为荆壁禅师。天成寺亦隋之名扬巴蜀,饮誉海内。楚山本人更被天成寺尊为祖师。我国古典名蓍《聊斋志异》、功代文人墨客及近你大作家李吉+力人的《死水微澜》里,对石经寺的名声及香火盛况均有描述。
楚山法师圆寂后,又于寺后丹崖就地修建了祖师殿,内奉“肉身菩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天成寺因之更名石经寺。经乾隆嘉庆年间数次大修缮,形成了寺院今之规模。
石经寺依山立,院落林荫掩映,素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大雄宝殿前有午年罗汉松一株,系后周显德年间(954-959)植,大友邻殿北侧有古银杏两株,系唐贞观年间(627-649)植,至今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石经寺经历代变迁,现占地200余亩。朝宇建筑坐西向东,顺应山势由东向西逐层上升。主要建筑有照壁山门、天王殿、驮殿、塔林、大雄宝殿、三圣殿、昆灵殿、祖师殿、方丈院、大师殿藏经楼及五观堂等建筑。 1983、1984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两次亲临石经寺,并按班禅额雨德尼.却吉坚赞之意,将能海法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西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还于此,设密坛。
海洋馆
成都海洋馆坐落在成都市新华公园内,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是一座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为 一体的大型海底世界,在馆内的3+1主题的科普 画廊还将带给大量的环保科普知识。
成都海洋馆分为热带雨林、海豹馆、海底世界、自然厅、海洋剧场、海洋厅、鲨鱼馆、科普教 室、海豹观展池、商品部、茶室共十一部分。观 内有各种海、淡水鱼及海洋生物近两百种,如鲨鱼、中华鲟、海狮、海豹、食人鲳、海龟、珊 瑚、鳄鱼、娃娃鱼、珊瑚鱼、热带鱼。
大熊猫繁育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位于成都市北郊斧头山,占地面积540亩,是大熊猫异地保护的重要场所。
该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该基地正在计划扩展3000亩土地,建成模拟的大熊猫野外栖息环境的半野生 放养区,为最终将大熊猫送到大自然作好准备。
活水公园
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从1997年春天活水公园破土动工, 到目前工程初步完成, 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 活水公园自始自终所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
无论是民间旅游团还是官方考察团, 或者是外地新闻记者莅临成都, 必参观府南河, 必到活水公园去感受独特的景观创意。都 说府河南岸有座新奇别致的活水公园,据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这一段河堤,像梯田一层层铺展到府水之滨,一缕缕碧草从“田”里的石缝间顽强地探出头来,织成一幅幅流青溢翠的“井”字地毯。这面山坡上郁郁葱葱有绿树有红花更有一片密麻麻比人还高的冷蕨苗,还有那咿咿呀呀悠然转动的水车,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那原始古朴的年代……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或涓涓细流,或激情跌宕,变幻出多姿多彩,并发生质的变化,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园内的中心花园雕塑喷泉、自然生态河堤、“黄龙五彩池”等自然风景和几十种水生植物、观赏鱼类巧妙融合在一起,集教育、观赏、游戏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明蜀王陵
成都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位于距成都4公里处十陵镇正觉山麓前后。这座发掘于1979年,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嫡孙蜀僖王朱友的陵寝。
明十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十陵镇因此而得名。
十陵中现已发掘了僖王陵、昭王陵两墓。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昭王陵中一对仿朱元璋之人头龙为全国之绝。而西陵较王建墓(永陵)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更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1996年12月明蜀王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