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口
作为骑游出发点和终点的海口,似乎没什么值得让骑游者感兴趣的,大多到达海口便开始骑行,并不多的人会在海口逗留。我在网络里大街小巷乱跑,终于搜罗到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地方,那就是中山路的骑楼以及骑楼小吃街,骑楼是南洋风格的建筑,骑楼小吃街就是有两幢骑楼的美食城。
正午到达海口,在预订的宾馆办好入住手续,我们便把自己丢进了海口这座海滨城市,意外的是,这天是阴天,我心目中的海口一直是蓝天白云和金灿灿的阳光的啊。上午从徐闻出发便是阴天,浓郁的阴天,貌似能挤出水来,把海水也染成了灰蓝色,离开宾馆的时候我甚至带了一把伞。
午饭后我们便去中山路,谁知海口竟然有两条中山路,一座城市有两条相同名字的路,这倒是罕见,可见海口之与众不同。骑楼在地图上没有标示的中山路上,而我们按着地图所标示的中山路而去,不过,这一去,正好路过海瑞故居。
也许是小学吧,也可能是初中,有一篇课文讲的是海瑞罢官,具体的内容我甚至忘了,只记得海瑞是清官,原来,海瑞是海南人,可见我上学时是多么的不认真。
所谓故居,其实就是已故之人曾经的家被后人据为己有,粉饰、装璜一番供人观瞻以教育警示后人,在海瑞故居,除了有与海瑞有关的,诸如海瑞雕像、海瑞墨宝、海瑞事迹之类,还罗列了从古自今的中国十大清官和海南十大清官。我乃一介民间小女子,走走看看还行,更多的感触与激昂之词就没有了。
没有路牌地标,以至于当天没能去看骑楼,心想文昌还可以看骑楼,所以在中山路询问了两位当地人(一人说中山路没有骑楼,一位说骑楼在骑楼小吃街)和宾馆服务员(她也只知道骑楼小吃街)未果后,我放弃了找骑楼而去骑楼小吃街吃小吃,却在晚上回宾馆的出租车上(为方便起见,我们坐出租车去小吃街),再次让我复习了一遍柳暗花明和峰回路转两成语,在滨海大道上,师傅告诉我们说骑楼就在我们的右边街巷里。 我的计划是先走西线,正好顺路,第二天开始骑行前便先去骑楼逛了逛。 海口的骑楼不只一条街,一条挨着一条,中山路是其中一条,中山路正在翻修,也就是说,中山路即将成为一条商业骑楼街。也许是仿古两字在作祟,我还是比较喜欢没有翻修的或者是屋主自己修复而不是经商业头脑者修复的骑楼,再说乱糟糟的也没什么好,所以,我没有进中山路去而仅仅只在路口张望了一下。
翻修的和没翻修的,看似只有时间差别,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新一个旧,新的有视觉冲击,看上去亮丽而堂皇,赏心而悦目,旧的看上去沧桑,似一棵老树摇摇欲坠,却蕴藏着久远的时光,有着故事的沉淀。这也许和新玉老玉有异曲同工的差别,老玉经过千万年的修炼吸取了天地之精华,怎会不温润有加而光泽十足呢。
走着走着我想,多年后,那些新骑楼旧了有故事了,这些旧骑楼又修复为新骑楼,想象一下,到时候,又会喜欢哪个呢?想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喜欢旧的,毋宁说是喜欢有故事的,那些喜欢老屋者,有着怀旧情愫者,应该都是有着这样的情结吧,所以,为何要排斥翻新呢,时代在往前走,人和事,没有一成不变,怀旧,不一定非得排斥。
水巷口街和博爱北路两旁的铺面大都还闭着门,偶有店铺开门了,铺面大多是布艺,也许海口的布艺店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吧。
这些有着南洋风格的骑楼,和南洋总是有着化不开的关系,那些远走他乡饱受艰难的人们,有的最终发达了、锦衣回乡荣归故土,建造了异域风格的家园,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故事,也许更多的是依旧平淡甚或落难了,从此再无音讯,有的,不过是从其亲人或故乡人口里的无尽思念和点点滴滴。
正因如此,海口与骑楼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往的岁月,无不书写在了骑楼上,或许正是因此,海口的美食城也以骑楼的形式出现,两旁是新式骑楼,中间一条宽敞的、短得不能称做街的街,我觉得叫做骑楼小吃广场或许更恰当一些。骑楼小吃街虽然与中山路相隔不远,骑楼小吃街在海口却是响当当的名号,似乎取代了海口骑楼,以至于人们忘了海口的骑楼老街。也许中山路在打造好以后,海口骑楼的名号将与骑楼小吃街有相当的魅力吧。
无论什么,一旦有了对比便有了侧重,这个侧重自然是很私人化的,就我个人而言,骑楼小吃街的小吃,虽然其中不乏好吃的品种,我吃的那一罐菠萝饭就不错,相对四川的小吃来说,还是更偏重喜欢四川小吃一些,不过,我是到一个地方便要尝尝当地味的人,无论好吃与否,只要看上去我能吃的,尝尝再说,所以我从来不拒绝,如若不好吃便不吃,从此不问津便罢了。 还好,我在骑楼小吃街吃的几样小吃都还合我的口味,海口的小吃跟海口的美丽便一同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2013-3-11
海瑞故居,无门票,也无需登记,游客可随意进入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