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2-1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到了凯里已是近十二点钟.作为黔东南的首府,这个城市显得冷清,缺乏生气和热情.我到邮亭买了一份黔东南旅游地图,然后在一条小街上找到一家餐馆,仍然没有米饭,我还好办,怎么都能将就,其他三人都没有味口.只好开车在街上转悠,在往雷山出城的路边有一家狗肉馆,进去看了一下,还不错.就点一斤炒狗肉,一斤清汤狗肉.刚坐下,老板过来说:要一样两斤才做.问他为什么.他说是当地的习惯.明明看见当地的客人要半斤也在做嘛,很落后的一种烧外地人方法.只好不吃了.好在出来时车上带了很多吃的饿不着.就决定継续往雷山方向去.这时一溜六七辆车飞快驶来,车上有车贴,是成都新体育的自驾团,我们马上贴起跟在后面,据我的经验,嘿!多办有戏.在三棵树转弯后,车队沿着巴拉河行驶.号称“苗族风情十里峡”的巴拉河景区,“三里一寨,五里一村”,风光别致,民风独特,具有几千年的苗族文化积淀. 巴拉河从雷公山流经凯里由南向北汇入清水江。从凯里至雷山县境的这段巴拉河峡谷,有10多公里长。沿岸的苗族村寨,均保留着古朴的民族风情。是联合国确定的十大“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的世界级民族风情文化旅游胜地,十大民族文化保护圈.在亚洲仅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西藏,一个是中国贵州的黔东南。巴拉河是苗族文化发育的摇篮,巴拉河滋养着苗族人民的生生息息.在这里你可领略苗族七千年历史变迁的艰辛业绩,触摸到中华民族"三祖文化"之一蚩尤文化的脉搏.
十里峡谷的苗族寨子依次为:
寨瓦.座落在形如长龙的玻养久山脉的“龙头”之“头”,东靠绿树成荫的玻养峨山“尾部”之“尾”,寨前是巴拉河,形成半岛式地形,故有“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青水秀,风光优美”、“寨后苍山几点,寨前瀛洲呈现”之美称.
“寨瓦”是明代土司在凯里起房建屋时,采用这里的苗民生产的土瓦盖房而得名。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即1958年修建森林铁路时九天完成的“卫星桥”,还可看到清代咸丰年间,因反清而与清军激战的寨瓦的苗族将领张掖义率当地苗族村民即义军,在村西北营盘坡上修建的六个碉堡.
寨瓦村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尤以苗族酒歌、飞歌、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为特长。该村就有铜鼓5个,还有男女两支芦笙队,每逢喜庆节日,都举行吹笙跳月,开展唱歌、对歌、赛歌、斗牛、赛马、跳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传统民族文娱活动。一年一度的苗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苗年节、春节、姑娘节(姊妹节)、祭桥节、端午节、吃新节(吃卯节),冬月十五粑粑节等,尤以过苗年和吃新(吃卯)节最为盛大隆重。
六月吃新节,又叫吃卯节。因为苗族人民选定农历六月上旬的头一个卯日为节,当地苗语称“卯”为“莫”,“吃”为“鲁”,故称“鲁莫”,音译为“吃卯”。此时正是“六月六,大米不出小米出”,是稻谷抽穗扬花,包谷 (玉米)背包成熟之际。因此,“鲁莫”也是对丰收的祝贺.
过苗年,寨瓦苗语称“鲁仰”,“鲁”就是“吃” (过),“仰”就是“年”。这里过苗年的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的头一个卯日。苗年又分“仰俗”(大年),“仰幼”(小年);十月的第一个卯日为大年,相隔12天的第二个卯日为小年。其意为:卯(兔)生性温柔典雅,耳聪目明,不争兽中王,不欺弱动物,只求和平安宁,只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团结友善”的象征,也预示着喜庆丰收,同欢共乐,太平盛世,民族团结。过苗年这一天,全寨共同祭祀芦笙堂,祭祀铜鼓,然后开展吹笙跳月、斗牛、赛马、对歌、赛歌等民族传统文娱活动。
寨瓦苗族人民象巴拉河水那样纯朴、热情、好客、讲文明、讲礼仪,载歌载舞迎送客人。除以拦路酒、拦寨酒、拦门酒等传统礼仪迎接客人外,还常以别具一格的火炉酒招待客人。即在火炉中燃烧一炉红红的青杠炭火,铁三脚上架起铁锅,锅中煮有香喷喷的酸汤鱼,还摆放有苗家独特风味的腊肉、血豆腐等佳肴。炉边温热米酒与客共饮,一般先喝“甜”酒,然后喝“辣”酒,再唱歌敬酒。以示对亲朋佳宾如青杠炭火一般热烈真挚的心情。
平寨 . “过了九里湾,来到月亮滩;天上月亮圆,不如地下月亮湾”。这几句民谣,说的就是巴拉河左岸上号称“银月亮”的平寨苗寨。
这里流传着仰阿莎与月亮私奔 的故事,平寨就是仰阿莎的故乡。仰阿莎是苗族最美最美的美女、“美神”,是在凯里龙井诞生的,长大游方恋爱,先与平寨的小伙子月亮好,后因经不住乌云媒婆的甜言蜜语所骗,与太阳结了婚。婚后第三天,太阳为名为利,薄情淡义,远去东海边做“理老”,就象现在说的“律师”,且在外另有新欢,九年不归家,丢仰阿莎守空房。为争取婚姻自由,仰阿莎决然与旧情人月亮私奔成婚。经天狗理老审判后,仰阿莎与月亮成了合法夫妻, 他俩就在这里过上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哩.
平寨为苗岭新都凯里市东郊三棵树镇怀恩堡村即巴拉河左岸一个自然寨,有人编歌谣唱道:“寨后高山靠背稳,三面河水绕寨流;平地沃田伴苗寨,梨树李树绿油油;近看人兴六畜旺,远看月亮映水头!”这便是对平寨的真实写照!该寨一因地处“银月亮”的平地,习称平寨,清乾隆元年(1736)官设乐郊堡于此而得名。巴拉河由南向北,后转东绕村脚过,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月亮”,更因山清水秀,苗寨和后山常倒映于巴拉河中。白天,在太阳照射下,苗寨似一个绿色的小半岛,更似一个绿色的小瀛洲;夜晚,在月亮银光抛洒下,山寨灯光闪烁,河水潺潺欢流,犹如一艘银色的轮船,在无垠大海中航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思绪万千!
平寨的苗族习过农历二月二祭桥节。杂居的汉族兄弟也接受了这种民族习俗,每到二月二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煮红蛋,煮鱼虾,煮腊肉,血豆腐,糯米酒、红糯米饭,用红、绿纸剪成各种各样的纸花,带到桥头边去贴于桥头上,以示祭桥。在祭桥中,凡有路人经过,都要请他(她)们一块吃酒肉,送糯米团、红蛋等。祭桥节,是黔东南苗族古老的宗教节日即祭桥神。桥神是苗族宗教观念中的“送子娘娘”,来源于一个苗族传说故事。相传古时,有一对苗族夫妇香卯香和丽卯丽,他俩结婚多年,一直没生养孩子。妻子思想压力大,天天哭泣不止。有一天,飞过的燕子见状,问他们哭啥?夫妇实话告诉了燕子。燕子听后说:“我们在岩洞筑窝,一年12批崽,都叫青蛇吃了!让我们在你家屋檐下筑窝,就告诉你生儿养女的诀窍”。香卯香和丽卯丽听后,都乐意地说:“你们来吧.”燕子果然来到香卯香和丽卯丽家屋檐下筑窝,并告诉香卯香和丽卯丽:孩子们腿儿短,有那些小溪沟呀,小河呀隔着啦,他们过不来,你们去架桥吧!架了桥,孩子们才会到你们家来!香卯香夫妇俩去架了桥,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二那天,真的生了一个胖儿子。从此,每年二月初二,就成了苗族的祭桥节。桥神不但是“送子娘娘”,还是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神”。所以,苗族家家户户都有自家的桥,有些宗族还共有一座大桥,每年都要共同大祭一次,到时要杀猪宰鸭,十分隆重,认为大桥能给全族人招财进宝,人丁兴旺;小桥各家各户每年自祭一次,由父母带领孩子到桥上杀鸡杀鸭,洒血酹酒祭奠,并敬供糯米饭和染色的红鸡蛋、鸭蛋等。这一天,各家各户均不许管束孩子,更不许打骂孩子哩!
怀恩堡. 意为老鸦岩官家,因附近有老鸦岩。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在此地设置怀恩堡而得名。位于巴拉河南岸岩上,寨中多古枫,是苗族崇拜“蝴蝶妈妈”的象征。
怀恩堡的苗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主要有一年一度的农历七月吃新节(七月半),界时,村民们还要在寨前河沙滩举行斗牛活动。 相传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自然就没有大米吃。只有天上由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才有谷子。为从天上购买谷种回人间种。苗族祖先们用山间的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向谷子国换得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木板仓里,只待春播哩!谁也没想到,一天晚上,长手务友老太,一手扒着天边边,点亮天灯,踩石碓舂米。因不小心,碰倒了天灯,掉落到木板仓上引发了火灾,烧毁了粮仓。谷种急中生智,顺烟子飞回了谷子国。
为找回谷种,苗族老人告劳,上天去与谷子国国王商议请回谷种的事。经三番五次交谈,但谷子国王死活不承认,也死活不同意再将谷种卖给天下人间。无法了,告劳决定让狗上天去“偷”回谷种。七月十三日这天,正是谷子国的谷子成熟之际。告劳让狗上天取谷种,并交待:要取长有5尺高的稻谷,谷惠有5尺长的优质良种。狗取种心切,走到南天门坎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打了几个滚,便把告劳交代的话记倒了。结果,狗跑到了一块谷惠只有5寸长的谷子田里,先滚一身稀泥巴,然后从稻谷中钻过去,谷子沾满身,回头就跑。谁知跑到天河即银河桥头时,被人发现。要追打人间去的狗。那条狗急中生智,跃身跳入天河中,河水一泡,狗身上的谷种都落入河中了。为保住谷种,狗将尾巴高高地翘出水面,保住了九颗谷子带回到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谷子。有了谷种,要点播田间,水牯牛们很高兴,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拉犁耙田种米粮。打从那以后,人间有了谷子,人们才吃上了大米。只可惜,狗取回的谷穗只有5寸长!今天的谷穗只长5寸了!不信,你们可到田间去看看嘛!为纪念七月十三日这一天,人们不但欢庆,而且开展盛大的节日活动,还要举行斗牛活动,一边娱乐,一边欢庆哩!到时,欢迎各位朋友亲临苗寨欢度吃新节,品味和领略民间文化的深刻含意。
南花寨.因处于乌烧河下游,即欧花河下游右岸山塝而得名南花。山寨东依山,西与老鸦寨隔河相望,南距展远1.3公里,北为巴拉河,可谓依山塝水,山水人家。寨中古木参天,木房瓦顶,分上下两点聚落呈点状,寨前有炉(山)榕(江)公路沿河右岸隔河而过。昔日靠划船度河入寨,近年新修南花大桥跨河入寨,实际上成了一座崭新的苗族花桥,从寨前南北跨河入寨,将顺巴拉河而来的“金银财宝”、沿炉榕公路运至的“金银财宝”,均“载入”苗寨,使苗寨“富上加富”的民间传统习俗再现。更为苗寨风光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苗族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一页,更为游客到南花观光提供了方便。
南花寨中的古枫,是苗族图腾崇拜的象征,又称图腾树、护寨树,神树。是苗族古老的宗教信仰对象,让游客回味无穷。苗族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中的始祖神“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在物种起源神话《枫木歌》中,说蝴蝶妈妈从枫香树心里生出来后,和水泡交配产下12个蛋,从12个蛋中孵化出了姜央兄妹和雷、龙、虎、象、蛇及各种善恶鬼等。这样,蝴蝶妈妈不仅是人的始祖,也是神、兽、鬼等的始祖。因此,苗族称枫木为“道姆”或“道莽”。“道”为树,“姆”,“莽”为“母”的变音,意为人类的“老外婆”。苗族习于寨旁等地多栽枫香树,作为守护神,作为图腾崇拜,文化内涵极深广。
进入南花苗寨,融入苗族吹笙跳月之中,客人自然要被高大林立的芦笙及芦笙曲调所迷住。 可是,您知道苗族芦笙的来历吗?芦笙是苗族神话中的圣物。传说是蝉儿(蜜笛)从天上要来的。因只得一支,芦笙曲调很多,一支芦笙不够吹。后来,姜央仿造成功,大家才有芦笙吹。最早的芦笙,作为军号用,姜央吹笙指挥打仗。姜央死后,子孙后代吃牯脏祭拜时,要吹芦笙给姜央听,让他高兴和放心。
铜鼓也是苗族神话中的圣物。铜鼓舞是苗族在重大祭嗣活动中跳的一种舞蹈,非常隆重,全村的老小都要参加,由德高望重的寨老敲奏铜鼓,并用木甄在铜鼓中来回运动以调节韵律。“略”是“鼓”,“告”意为“吊挂” ,亦即“吊鼓敲打”之“鼓”,并无“铜”之意。相传,苗族早时只有木皮鼓,即祭祖宗用的“宗鼓”。铜鼓原在天上务告乜家,那老太婆很“抠”,不肯借人。她怕人偷走,专门养一只大恶狗看守铜鼓。她还公开说:“用铜鼓,有本事来偷,想借,万万不行”.这话惹怒了告町拉和务町赛夫妇,便叫儿子波松尕去偷。波松尕揣着爹妈给的宝物去偷铜鼓。他去时,正好务告乜出门吃酒,不在家,但恶狗却在守着铜鼓。狗见波松尕便扑过来咬,波松尕便往后退,一直把恶狗引出几百米远。此时,波松尕扔出那个烧熟滚烫的罗卜,恶狗一口咬住,烫得满地打滚,满口尖牙也都烫落了。于是,波松尕终于把铜鼓偷了回来,今天人间才有了铜鼓哩!
平乐寨。这里的民族风情旅游,将给您带来极大的乐趣.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巴拉河水清清流淌。平乐位于老鸦山的东麓山腰,山高峡谷深,自古为凯里到雷山的“东大门”,也是老鸦山区与雷公山相连的“东大门”,古为兵家必争要地,也自然成了古战场。老鸦山又名乌鸦坡,因森林密布,古木参天,千峰万壑,历为乌鸦栖息之山而得名。位于凯里市与雷山县交界周围的够末也、养渣山、牛角坡、末冬坡、乌轰朗等诸山,东起平乐、开怀,所以称平乐为该山区的“东大门”。西至鸭塘、南起舟溪镇的里禾、鸭塘镇的高泉村,北至舟溪与雷山县交界线。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山峰入云,雾缠深谷,“冈峦绵亘二十里”。清代诗人孙录曾写诗赞:“匹马冲寒去,年衰路更难;四围皆宿雾,一望尽峦山;跋涉千峰上,逶迤万壑间;时逢梅馥处,聊以慰心颜!”可见,这里果然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也就是说,占领平乐以西的老鸦山区,可直攻凯里、麻江、炉山等城市和地区。退可守,即可从此直退居雷公山,又为扼守雷公山的“西大门”之前沿阵地。清咸同年间,台拱厅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黔东南苗族农民反清大起义长达18年之久,就曾以台江、凯里为指挥中心.
季刀村.除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外,更主要的要领略苗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活动,即苗族最大的祭祖盛典——十三年一次的盛大的鼓藏(牯脏)节,同时,品味苗族七月吃新节、七月逢卯吃新节、十月苗年节、精彩的苗族斗牛活动等。将让您大饱眼福,沉醉于苗岭山寨,甚至流连忘返哩!
吃牯脏是黔东南苗族最大的祭祖仪典,因以牯牛内脏供祭得名。传说系“再生始祖”姜央因子女多病,种植无收,为祈求祖神袪病赐福而杀牛祭祀其母蝴蝶妈妈兴起的。后世子女,代代相传。一般每13年一次,每次连祭三年。以宗族为单位,祭的是象征祖先灵魂安息之所的枫木鼓,每个宗教都有个共祭的木鼓,即宗鼓,所以又叫“宗鼓祭”,规模大小,视宗族户数多少而定。一般规模都较大。
吃牯脏前,先推选正副“鼓主”,贫富不论,但必须是父母健在,多子多孙者才可入选。由鼓主召集各户代表到自己家杀猪吃酒,商议事宜。入席前,推举一人敲锣,放鞭炮和吹芦笙,并代表大家向正副鼓主各敬一杯酒。太阳落坡前,各人务必返回自家。继而各家派人出外买水牯牛。牯牛买回时,全村人到村边放礼炮迎接,给购牛者及牛各敬酒一杯。牯牛入圈后,举行祭圈仪式。牯牛饲养十分讲究,只能圈关喂养,不能放上山,更不许拉去犁田。而且清晨要喂酒糟,中午喂青草,昼夜各喂一次米饭和细糠。牯脏节期间,举行四次娱神斗牛活动,斗牛前,给牛灌米酒,牛身披挂大红布,牛颈系铜铃,斗胜者封为“牛王”;斗败者,说它为子孙带金带银,重载富贵,无心恋战。斗牛后,要牵牛去犁一下田土,表示苗寨人家有田耕种,有吃有穿。牯脏节为期3天,都选在农历十月的午日至申日或子日至寅日举行。各户主人均提前通知亲友。头一天,白天斗牛,夜里推举屠牛手。半夜鸡鸣时,举行呼唤祖先和祭奠牛圈仪式:巫师一边焚香纸,一边唸巫词:“忠心祭奠,祈求祖宗保佑,子孙健康成长,年年丰收,家家发财。”第二天,清早起来,人人都带上一种名叫“三百棒”的草药,家家门上都挂荸荠草编的牛角式“驱鬼符”,然后牵牛至屠场里宰杀。杀前,牛鼻绳牢牢拴在一根八尺许长的枫木撬棒上,一人压着,把牛头高高翘起,屠牛手将“三百棒”药水喷在刀口和牛身上后,朝牛颈上猛砍一刀,只许砍这一刀,若牛未死,另由他人去杀。宰杀牛后,都回家去吃早饭,再来剥皮割肉分给各家各户。当晚,各户宴请自家亲友,第一餐就是名符其实的“吃牯脏”,除牛肉、猪肉和鸡鸭肉外,必须用牯牛心子,肝和肚、肠等内脏祭供祖先。主人焚烧香纸,酹酒献肉致祭毕,方邀亲友入席,陪伴祖先共吃牯牛内脏。第三天,各户继续款待亲朋。第四天,亲友告辞,各户都拿出牛肉、糯米粑等礼物馈送。至此,吃牯脏节即告结束。
一路看来,车队到了南花寨桥头停下了,新体育的人要在风雨桥拍照.我们便先到了寨子里边,停好车.看见寨门口已有苗女盛装迎候,拦门酒和红蛋也已准备好,原来这儿是新体育预定的景点,各种活动已安排好了,我们运气好,粑倒耍,粑倒喝,粑倒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18 16:23:13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