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3 6月10日 哈雷是什么?哈雷是力量,哈雷是文化,但哈雷绝对不是发泄的渠道,当我参观完我们老家的哈雷专卖店,看到他们活动后的一些照片展示后,产生了心酸的失望,那一张张原本应该是怡然自得而实际上是急于发泄的表情,对我来说是对哈雷文化的亵渎。他们有钱,那里的哈雷摩托最低十万六千元人民币,最高(两轮)四十六万人民币,程度深的还会买一个巨型拖板鞋皮卡来运载它。待我平静以后,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中国的哈雷迷,建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他们全是富人,他们听说了哈雷的名气,然后爱上了它,以抵消它们当时确实存在而后肯定不会正确的扎扎实实的压力。他们希望借助于哈雷巨大的轰鸣来释放人生的压力。我认为它是一个过程,终将回到自由大道、原始动力和美好时光的正确道路上来。十年后他们看到那些照片,肯定会在内心里发出羞涩的窃笑。 当我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城(York)哈雷工厂(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参加这场向往已久的免费工业旅游时,先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对着门口停放的全世界哈雷迷的各种各样的哈雷摩托一阵猛拍,一分钟以后就后悔了,大大的展厅,五颜六色的摩托,用震撼来形容都不为过,况且还可以随意骑上去拍照留念。这里还有一个特色墙壁。不管你从哪个角度,骑在墙壁前的哈雷摩托上,那墙上的人和摩托都是直端端的对着你。凡是对哈雷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全世界的哈雷迷们不是前面有东西——大胡子,就是后面有内容——长头发。膀子上有纹身当然是基础的选项,但只有弗拉基米尔·普京例外,不是不想,而是不便,试想想一身哈雷装束的普京与衣冠楚楚的奥巴马站在克林姆林宫前,那是何等景象。我想这是全世界人民和全世界的哈雷迷以不同的心情喜欢看到的场景吧。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个秘密,美国哈雷摩托的价格一般在两万五千到三万美元,而中国的三轮哈雷摩托肯定远超五十万元人民币,巨大的利润正指引哈雷的管理者们一步一步的扑向中国。 哈雷和哈利两种不同的翻译,体现了翻译家的价值,雷有雷电力量的意思,哈利的翻译显得弱了,“哈雷”的翻译当然是绝佳的选择,这个在1903年由哈雷和安德森三兄弟创造的摩托车品牌,是年轻人创意的结晶,是美国精神的体现。我突然想到我们“初美文化”不是有“创意工坊”么,如果在初美文化这一级都能将创意工坊创办得红红火火,那么凭借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优秀刻苦的卓越品质,创意的火花必然点燃理想的火炬,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我们的创造发明也显得小气了。 这次工业之旅每周一到五的九点到两点开放,每期约四十五到六十分钟,禁止拍照,禁止十二岁小孩入内,因此我姐姐自然失去这次机会。在管理员的带领下去工厂区的生产线走一圈,看到了真正的美国蓝领工人,不知为什么他们都没穿统一的工作服,正按部就班的在流水线上劳动着,这里我又有一个发现,他们的参观引领者是个老年的妇女,而在中国这种工作一般是年轻漂亮的姑娘担任,想起美国航母和博物馆雇佣了大量的退休人员,有什么不好,他们有知识,能够胜任这种体力的工作,和蔼可亲,这也使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比起那些天天不自觉,自己也感到不妥和无奈的整天沉湎于麻将之中的中国老人来说肯定好多了。 由于没有买到我心仪的礼物,我们又转战到附近一个哈雷专卖店兼博物馆,那里收藏了大量的哈雷老摩托,但是仍然没有我希望得到的高级的精致的车模,他们不屑于这种小钱,我一直认为西方人的宏观思维真是了不起,他们都吃“大”的东西,舀“油面子”,我想凭借我们巨大的人力优势和不断开阔的眼界,宏观和微观我们都能不断地达到新的水平。从胜利走向胜利。
哈雷行,我们的海尔、华为、隆鑫为什么不行呢?危机公关和优势进取对于走向世界的中国的企业来说,是急待弥补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