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论坛(旅游生活休闲)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隔壁老王

绍兴,被遗忘的水乡(绍兴游记之一)(50楼已续之三)

[复制链接]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517微信小程序
在书法史上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有七个儿子,都继承父业,攻书法。其中排行老七的王献之,成绩最佳。   
有一天,王献之正在聚精会神地书写,父亲王羲之看见,想检验一下他的笔力,就从背后悄悄地走上去,来个突然袭击,冷不防用手指夹住他握着的毛笔往上提。不料,毛笔没有被夺下来。王羲之高兴极了,说:   
“献之才七八岁,就有这样的笔力,将来必成大器而扬名天下!”说着,来了兴致,当场写了一幅字赠给小儿子。王献之乐得连嘴都合不拢了。   
    王献之“脱笔不掉”的故事传开后,亲友们对他也另眼相看了,夸奖之声不绝于耳。   
     
王献之听着听着,便飘飘然起来,练字也就没有以前那样认真刻苦了。
他的父亲王羲之发起急来,准备找机会认真提醒一下小儿子。
    机会来了。这天,王献之写了个“大”字,觉得不错,就兴冲冲地拿给父亲看,目的是想得到夸奖。塌实把“大”字送到父亲面前,得意地说:
   “父亲,您看写得如何?”
王羲之看过后,没有说话,只在“大”字下面加上一点,变成一个“太”字。
    “这是什么意思呢?”
王献之望望父亲的脸,那脸上没有答案。他想问问父亲,父亲却下起“逐客令”:
“我在忙呢,你出去吧。”
王献之出得门来,去问母亲:
“母亲,你看孩儿这个字写得如何?”
母亲郗氏也是书法行家,她端详了一阵,指着“大”字下面的一点说:
“我看只有这一点是下了功夫的。”
王献之的脸蛋儿“刷”地红了,红得火烫烫的。他马上去见王羲之,说:
“父亲,孩儿明白了,自己的书法水平还差得很哩,不应该飘飘然。”  
王羲之笑了,心里说:“这孩子一点拨就明白,真聪明啊!”   
王献之见父亲只是笑,便问道:“父亲,您能不能告诉孩儿写字的秘诀?”   
“ 写字的秘诀?” 王羲之想一想,指着院子里18口大水缸,回答说:“秘诀就在那里面。”
“在哪里?” 王献之急不可耐地追问道。
“你把18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真的吗?”
“真的!”   
    从此,王献之就用那18口缸里的水磨墨写字。一天,两天,三天,一月,两月,三月……他真的写完了那满满的18缸水,成了有名的书法家,享有“小圣”的美誉。
    “原来,写字的秘诀就是勤学苦练。”后来,成了名的王献之是这样对人们说的。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517微信小程序
兰亭碑林,为后人提供了“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机会和场地。

[ 本帖最后由 好吃客 于 2006-11-6 10:00 编辑 ]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517微信小程序
连乾隆皇帝也来凑热闹,不过,乾隆的字真是很不错的。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园内东北有安置王羲之像之祠堂“右军祠”,内有一幅王羲之爱鹅构想图,其南有以回廊围绕的方形“墨华池”与墨华亭,周围回廊墙上镶有唐宋以来历代书法名家所书《兰亭集序》之石刻。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余祖居琅琊临沂,父淮海战役入伍,转战南北,于吾降生前夕定居天府。公历一九九八年,余返乡省亲,细览家谱,知与右军同族,实乃先辈也。余诚惶诚恐,喜忧参半。喜之祖上有如此之伟者,堪称“书圣”,忧之我等后人,学业荒废,有辱盛名。今日惠风和畅,得拜“右军祠”,如祭祀祖先。吾祖画像,神采奕奕,甚是兴怀。欣然我等晚辈,历时十七世纪,余貌尚存,更感其勇于直言,体恤民众,淡泊名利,为我后辈楷模也。瞩子习之,不辱家门,普天之下,发扬光大。愿祖佑之。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兰亭集序

--------------------------------------------------------------------------------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怀着对圣祖的景仰和缅怀之情,我们依依不舍地立刻了风光迤俪的兰亭。愿祖佑我,且得风流。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0

主题

1204

帖子

1551

积分

金牌会员

乡长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551
QQ
注册时间
2006-8-18
发表于 2006-11-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老王好雅兴哦!
在每个细节的地方感受完美,生活是如此多的细节,我感谢上苍给我最纯净的心灵,享受完美!感谢给我感动的你们!

0

主题

59

帖子

98

积分

注册会员

想找个人一起去旅行

Rank: 2Rank: 2

积分
98
注册时间
2005-11-17
发表于 2006-11-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不错的地方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好吃客掌门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550
QQ
注册时间
2005-7-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绍兴游记之三)


公元2006年6月21日,我和高考结束的儿子来到了我们久已熟悉的陌生地方-----绍兴。
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无数次的在中学课本中看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绍兴:鲁镇/咸亨酒店/社戏~~~~,那里更有很多熟人:阿Q/祥林嫂/吴妈/闰土/赵老太爷/老栓~~~~~
我们就住的绍兴党校招待所,从那里出来一拐弯,就是鲁迅先生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这种地方照例建了个纪念馆------鲁迅故里。

就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下这位“民族脊梁”,永远的斗士吧!










附件1:鲁 迅(1881—1936)生平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附件2:    永远的民族魂--------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


                            曲志红 李斌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
  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
  120年前的今天,一个日后名扬世界的伟人诞生在水乡绍兴;
  65年前的仲秋,一颗照耀着中国文坛的巨星在上海陨落。
  鲁迅,这位身材瘦小,仅生存了56年的作家,以雷霆般的力量震撼了中国乃至世界。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他获得的颂扬多,受到的攻击也多。时至今日,关于他的纷争依然沸沸扬扬。这在中国成了一个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
  跨越了漫漫时光的隧道,穿过重重历史的变迁,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望鲁迅:他为什么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他为我们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不算太多,也没有鸿篇巨制。但就是这些,使他成为20世纪中国最受瞩目的文化巨人,中国现当代最受爱戴的作家。经过时间和距离的过滤后,我们重新面对鲁迅,一个早在30年代最先由瞿秋白提出的命题依然凸现眼前:鲁迅是谁?
  ——“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
  在鲁迅研究专家张梦阳的眼里,鲁迅与深受凌辱欺压的普通百姓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他生命和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鲁迅从一开始写作,就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既不是因为自己写作快乐,也不是为了当一个留芳百世的大作家。鲁迅评价高尔基时说过:“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
  其实,这也是鲁迅自己的写照。
  鲁迅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屈辱、衰败的时期。“风雨如磬”、“寒凝大地”、“万家墨面”,鲁迅用这些沉痛的词句,描绘自己生活的时代。腐败、懦弱的清政府任外强宰割,风雨飘摇的中国民不聊生。戊戌变法曾带来一线希望,但随即破灭;辛亥革命摧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军阀混战又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新的灾难。
  就在这种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动的大搏斗中,青年鲁迅孜孜以求探寻解救民族和百姓的“良方”。而最后,他拿起的是笔。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
  忧国忧民,以笔为旗的他,写作中每每直接切入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反映那些“奴隶’、‘下等人’、‘被吃者’们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历史要求”。惟其如此,鲁迅的作品才拥有了极其广泛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成为认识中国社会面貌的一面镜子,唤醒民众的号角。
  “中国新文学的先进性,就集中体现于这种坚实的人民大众立场”。鲁迅博物馆馆长陈漱渝谈及自己多年研读鲁迅作品的感受说,鲁迅从来都是根据下层人民的需求来判断是非、决定取舍、表达爱憎,他将自己的血泪和思考融进这种立足现实的创作,因而他的作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包含着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可以说,鲁迅是“中国新文学一切开端的开端”。
  文学的鲁迅,以博大的民间情怀将自己和最广大民众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这是鲁迅心灵的独白,也是他和他的作品最终获得恒久意义的内核。
  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使鲁迅成为中国人灵魂的最尖锐、深刻的解剖者,民族精神最精警深邃的反省者,终其一生,他都在批判与战斗中度过。而作为他毕生战斗的力量源泉,则是对创建新社会、新文化、新的国民性的向往。
  无论是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还是对中国社会了解最为透彻的思想者,鲁迅更为深刻和突出的贡献,也许还是他直面现实,充满勇气的揭露、批判和斗争。毕其一生,鲁迅都在不断地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对一切假、恶、丑的社会现象进行着毫不妥协的批判。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锋利地揭开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疾呼。他以自己的笔当作“投枪和匕首”,要掀翻或吃人、或被吃的“人肉筵宴”,希望压在雷峰塔底的民众都赢得“做人”的资格。
  他坚决反对那种“瞒和骗的文学”,呼吁“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写出他的血肉来”。
  最能体现出鲁迅这种精神实质的,是他对中国国民性中痼疾的揭示。鲁迅研究学会会长林非认为,从来没有哪一个作家或思想家,像鲁迅如此执著、如此严厉、如此深刻地批判过中国人的精神弱点。而鲁迅则将此贯穿自己一生的思考和写作中。
  封建传统思想与专制制度对中国人精神漫长的蹂躏,造成了国民性中弥漫着麻木、愚昧、冷漠等精神气质,各个阶层包括知识分子自己都不自觉地被“异化”着。鲁迅笔下的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活生生揭示出鲁迅最为痛恨的“奴性”和苟活、卑怯的心理,还有麻木的“看客”、愚昧的华老拴……清醒而深刻地认识使鲁迅不遗余力地呐喊,必须扫荡“吃人”的“文明”,彻底改革中国国民性中的种种劣根性,才能真正摆脱落后衰败的民族命运。
  曾得到鲁迅亲自指点的作家聂绀弩,早在1940年就提出,鲁迅先生根本思想就是“人的觉醒”,“民权的觉醒”。因为,“如果人民的脑子不从封建文化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人民不获得人的知识,人的思想,无论什么改革,无论那改革得到怎样的胜利,也将是表面的,形式的,换汤不换药的。”
  置身于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鲁迅将“立人”作为中国变革的出发点,“人立而后凡事举”,只有发扬民魂,培养有明白的理性和深沉的勇气的国民,中国才能进步。他认为正是精神的萎靡,造成了人性的堕落。而新的国民性格,应该是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有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
  正是为了“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能诞生的机运”,鲁迅甘愿充当了“扫荡一切旧物”的马前卒,也因此招致了来自身前身后甚至身边的明枪暗箭。但“为了大众和民族的未来”,他义无反顾。
  战士或革命者的鲁迅,始终站在中国精神文化战线的最前沿,向着腐朽落后冲锋陷阵。也正是在这种血与火的考验和严峻的斗争中,他成为“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引领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精神不仅在下一个百年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在下一个千年里也将愈加显现其理性的光芒”———这就是经典的价值,这才是思想的力量。
  希望自己“速朽”的鲁迅,在他离去65年之后却仍活在我们中间。
  世纪末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国民阅读调查”,在提名的170位现当代作家中,鲁迅高居榜首。1981年重新修订出版的16卷本《鲁迅全集》,至今已经销售19万套,据此印行的单行本等,仅近10年来就发行了280多万册。新兴的互联网上,打上“鲁迅”二字查询一下,有关的网站、条目竟然成百上千,在网上讨论鲁迅的普通读者络绎不绝。
  世纪之交,鲁迅再次成为我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热点”,恰如“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样,也是“说不尽的鲁迅”。
  “鲁迅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对此,陈漱渝的论述立意高远。像鲁迅的“拿来主义”以及拿来过程中必须防范和抵御外来消极腐朽文化渗透的主张及实践,他提出的必须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互相融合发展的思想等,在当前的文化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都是最好的精神营养。
  而刚刚完成《中国鲁迅学通史》写作的张梦阳,沉浸于鲁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声呼唤今日之“精神界之战士”,认为这是“鲁迅精神最为现实的体现”,因为,越是物质的时代,越需要精神的张扬。尤其是负载着“社会良知”使命的学术界、知识界人士,更要以高度自省的态度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媚俗”和“平庸”。并要像鲁迅那样“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同腐败现象和种种不合理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
  而一位不知名的网友对鲁迅的感悟,即形象又精当:“他像一只针,让百年来的中国人不敢不清醒地思索”。
  的确,反思和批判,是鲁迅不灭的精神实质。不用说什么大事,就如你耳闻歹人公开作恶,周围的人却无一上去制止的新闻;或当你看到公共汽车站上,年轻力壮者一哄而上,妇孺老弱被挤得踉踉跄跄等情景,“我总会想起鲁迅刻画的那些‘麻木的国人的灵魂’”。像北大教授钱理群这般感慨的大有人在,所以,无论是“阿Q”、阿桂,或是假洋鬼子,都时常出现在人们对身边某些人或某种现象的斥责中。
  批判总是因时弊而显得重要,若时弊除净,再深刻的批判也未必长存。当年的鲁迅,期待自己的文章尽快在“阳光”下消失,想来其中的深意也就在于此吧。
  如此深入人心的鲁迅,给了我们深刻的思想武器,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在社会变革已经如此翻天覆地之后,国人的精神、国民的素质似乎仍未能脱胎换骨,当年鲁迅深恶痛绝的国民劣根性,似乎仍在我们民族心理深处徘徊,人的解放的进程还远未完成……
  世纪之交的“鲁迅热”,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也带来许多的思考。鲁迅,似乎已经超越自身成为一个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让我们从中领悟更广泛的精神内容。
  从猛醒到战斗,从批判到建设,鲁迅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刻下了永远的痕迹,他的思想,成为我们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页;他的精神,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化为永远的民族魂。
  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作家,虽不在一个阵营却是知己朋友的郁达夫早在1936年10月23日鲁迅刚刚去世就已经断言:
  鲁迅虽死,精神当与中华民族永存。   

隔壁老王的行走记录:http://wlj427.blog.163.com/
QQ:1533009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517旅游网 ( 川B2-20080114 )

GMT+8, 2024-11-27 19: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