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论坛(旅游生活休闲)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44|回复: 0

晃在拉萨的日子--圣城初感觉(下)

[复制链接]

0

主题

5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9
注册时间
2002-9-22
发表于 2002-9-2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贴士:发图文帖,图片宽度请不要超过900像素,以保证最佳显示效果!
517微信小程序
徒步金珠路走到了长途汽车站旁的拉萨河边。
那里最醒目的就是在青,川藏公路交汇处竖立起的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
纪念杯上有藏、汉两种文字的铭文。

铭文如下“世界屋脊地域辽阔,高寒缺氧,雪山阻隔。川藏、青藏两路跨怒江,攀横断,截昆仑,江河湍急,峰岳险峻,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挖填土石三千多万立方,造桥四百余座,五易寒暑,艰苦卓绝,三千志士英勇捐躯,一代伟绩永垂青史。三十年来国家投以巨资,两路几经改建。青藏公路建成沥青路面,高原公路亘古奇迹,四海闻名,五洲赞叹。”

看着铭文想起当年十八军“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那段历史,走过了五十多年后的川藏南线,可以想象到当时的那种“含辛茹苦,餐风卧雪”史诗一样的悲壮。

在河边为曾经因西藏生命线建设而永远倒下的三千将士默哀,毕竟他们也算托体同山阿了。

在河堤后可以清晰的看到对岸的山峦脉络,上面环绕的是映衬越发蓝的天和越发白的云。

河中划来竟然有真正羊皮的筏子,鼓鼓的象个气船,有股跳上去的冲动,但还是没有。

———哲蚌寺

哲蚌寺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它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三大寺之一,据说解放前哲蚌寺的僧侣多达万人。

曾经为去哲蚌寺在街头耐心等候过一个小时的车,却没有结果,只因为自治区开党代会而停开了班车。好事多磨吧。

六点多再爬起赶到大昭寺,在保安的指点下最终于广场外等来了哲蚌寺院所有的中巴,满满一车朝拜的香客赶往了拉萨的郊外,但只有我一个汉人。

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哲蚌寺位于西郊乌培山上,海拔高达3800米,寺庙依山式层层而起,规模较大。
由于跟的全是专程带着酥油和灯盏来朝佛的藏民,寺庙的大殿也都还没有开放,所以游客们25元的
门票这次自然也免了。

寺院的四周都是沙石的荒山,没有什么树木。从山边左侧的台阶而上,路边还有潺潺的流水和许多
等待施舍的朝佛人。往上是一个山间的小平台,可以看见山上有绘画在大石头上的彩色佛像,还有
那旁边用来在雪顿节晒佛用的巨大铁架子。

再走过右边高高的台阶,就是那著名的甘丹颇章了。布达拉宫建成前的一至五世达赖喇嘛都是在这
里居住和掌控西藏政权的,那时也就是历史上的甘丹颇章王朝。
甘丹颇章高三层,种有许多花,里面还供奉有五世达赖喇嘛的衣物。

其后就是哲蚌寺的另一个主建筑措钦大殿了,我所到达的时候大殿还没有开门,直等候到九点。
大殿中主要供奉的是文殊菩萨,那只做为镇寺之宝的右旋法螺我遗憾的没有见到。

一世到四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也保存在措钦大殿中,不过远不及布达拉宫中的华贵宏伟。
大殿的四壁还绘有生死轮回图等精美细腻的壁画。
爬上大殿的上层可以看到强巴佛也即未来佛的供殿,据说它是由宗喀巴亲自开光的一尊未来佛。
再往上爬就是大殿有着金轮装饰的金顶了。

措钦大殿旁就是那所西藏最大的厨房,当年供给一万名僧侣饮食的大厨房,里面有筑起的巨大锅灶。现在里面还有不大的煤气灶,此外可以写下名字后在大法堂超度和祈祷用的平安符也是在这里写的,作为报偿你可以任捐。这里和其它的大殿一样拍照是要收费的,不拍也罢。

除了多层的措钦大殿,哲蚌寺的四大扎仓和下面的各康村间也有许多可以朝拜的佛殿。

比起想象中的规模,哲蚌寺已经败落了许多,许多过去住人的康村看来都废弃的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措钦大殿东边一处有一个位于半地下的小山洞,据说是原来宗喀巴静修的地方。

为了纪念和保佑我逝去的朋友,这次和朝佛的藏民们一起按路线是逢殿必进,逢神必拜,在藏民添
酥油的神像前都布施。西藏寺庙的好处是你可以自己在别人布施的钞票中自己找零,所以可以给每
一座神都捐上一角钱起不等的香火钱。

有殿堂是女性止步的,拜佛的藏族阿妈只好把酥油灯给我,让我替她们给佛前燃起的灯中添酥油了。

印象最深的还有那殿堂门廊上在那个特殊年代刷上的毛主席语录,无人拍下照片以记录那种讽刺。

基本参观和拜完了佛,快绕出哲蚌寺的时候,看到了旁边荒山上藏民扎的各式帐篷,原来都是那些来朝佛念经的信徒们所住的。一旁的大殿中都坐满了那些脱鞋席地而坐,静静地转着经筒,默默的念着真言或经文的真正佛教徒,他们再一次给我以震撼。

和转经的藏民一起徒步往东南方的山下走,其间又走进了哲蚌的属寺乃穷寺,它可是西藏历史上最
著名的佛学院,获得扎西学位的喇嘛也多出于此。
进门就是一个相当巨大的转经筒,大殿里的壁画也很是精美。与藏民们一起,还没有人象已经晒的很黑的自己要那25元的门票。

同行的带着女儿的藏族女干部给我谈起了表达宗教信仰的问题,也表达了不能在萨嘎达瓦节公开转经而需要很早去转的困惑,藏族的党员和干部不得转山,设佛坛和有信仰我是听说过的,今天果然如此。


———甘丹寺到桑耶

在拉萨认识销售户外装备的边塞远景老板大龙的鼓动下,在旅行者酒吧我们有七位专业和不专业的游人准备去走这条以拉萨三大寺之一甘丹寺为起点的,据说是西藏最经典的户外徒步线路。

当我们在第二天研究和标记好了地图后,有四位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在当晚租借好三人帐篷后,夜里最后的两位也提出了退出。看来群游不久和真正的行者必然是孤独的说得都很对。

第三天清晨自己一个人带上英文的地图,背上了背囊和帐篷,在大昭寺广场和朝佛的藏民们一起登上了开往甘丹寺的班车。

走出了拉萨市,往东走入了拉孜。四十公里的路程需要开上两个小时,只因为最后一段的盘山土路上需要爬升上海拔3800米的大坡,还是比较困难的,相信雨天会更加难行。

远远地看到了,藏民们都开始转起了手中的念珠。背包走进了这座位居格鲁派六大寺之首,主持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的甘丹寺。

虽然背包和登山杖此时都很醒目,但好在不是游人来的时刻,所以没有人向我收那十五元的门票。

据说这坐由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明朝亲建的甘丹寺在文革期间整个被拆毁了,连宗喀巴的灵塔都被砸毁,世界第三大的钻石也就此失踪了。
现在我所看到的甘丹寺都是近年才重建而起的,但规模一定会远不如前了。

赤多康也叫存衣殿,存有宗喀巴和法台的衣物,是宗喀巴当年生活和圆寂的地方,自然也甘丹寺有金顶的主建筑了。
在大经堂里老年的喇嘛很客气的让我放下背包,专门用被哈达擦了几遍的碗给我倒上了浓浓的酥油茶——

走出了甘丹寺,因为没有到季节,这里根本没有他们所说的到黑布的牦牛工。喇嘛帮我找到了一个据说也到黑布的藏族青年,以二十元的行价确定了从这里到黑布的带路加背包价格,然后我们就开始了爬山。

甘丹寺后山上的小路真是小路,其间不乏被牦牛踩出的岔路,如果没有向导你一定有可能迷路的,一直的往上,往海拔四千多米的山上。
第一个小时的路上只见到了反方向的一个人,中午在山上的荒漠草甸上终于见到了一座放牧的帐房,狗叫的很凶。
进去向导喝到了酥油茶,主人倒给我的却是凉水,也许是认为汉族会不习惯吧,殊不知此时我好想的就是酥油茶。

两个多小时后,路遇一个年纪十岁左右和向导认识的藏族小男孩,直接就背起我有近四十斤的背包,而且速度不菲,看的我汗颜,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山间一块平地上的,只有不多人家的黑布村。

男孩的父亲拒绝按照我所能出的二百元的价格去带路,另外一位据说属于当地很少会说汉语的藏族答应给我带路。声明不要“亚”(牦牛),否则没人分担连人带亚的价格我可承担不起。

穿越的目的地是有西藏第一座寺庙之称的桑耶寺,它可就位于雅江北岸的海布日神山脚下,属于山南地区了。

从黑布走到桑耶需要翻越两座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口,单程需要三天的时间,据说翻过第二座雪山口就有拖拉机可以坐了,到了桑耶就有车回拉萨了。

当确认的向导说我当夜可以住在他家时,我就发现如此会和走过者传给我的计划书相差太远。还剩下的半天时间完全可以走到雪山口脚下,当夜好好休整,第二天再爬五千三百米的山口。
最后的结果是向导陪我爬到山脚下,我自己一个人在雪山下露营,他返回第二天一早再赶来与我同行。

其后这四个小时的路除了开始一段,后面就完全是没有路的路,当然山羊和牦牛在各个方向踏出的杂乱的脚印除外。
只有一个方向,往上,往上,再往上,长草的荒漠,稀疏的草甸,乱石的荒山,一侧是雪山上融化形成的溪流。往前甚至需要下面就是融水的冰桥。

藏族向导穿着几面都开口的解放鞋,好在我还可以紧紧跟上他的步伐。
感受到了以前未经历过的最复杂的路况和无尽的荒凉,看到了远出跑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

终于在前方就可以看见皑皑雪山的一处山脚下的平地,可以看到曾经有人露营的痕迹。
下面就是冰雪融化形成的更激流的冰河,对面可以看见游牧人搭起的帐蓬,牦牛还有牧羊狗。

扎起了高山营帐,打好了营钉,向导走了,只剩下了自己。虽然离岸很高,但脑中首先浮起的竟然是扎营在雪山下的溪流边晚上是否会有洪水,虽然只是一念,但没想到洪水两天后就发生在了我深圳朋友的身上(当在拉萨网吧给网友谈到这点时,看到的藏族店主对我说这是神山给我的预兆)。
其后就考虑这种人迹罕至的高山草甸环境中是否会有狼。

啃过压缩饼干,拉上了帐门,藏刀和头灯都放在了头侧,如果感觉到意外如此就可以最快的做出反应了。
傍晚走来的竟是从对岸找我要方便面的藏族男孩,不会汉语但竟会些英语,找到一个方便面袋子向我说明。把仅有的一包给了他,得到的竟然是妹妹还没有吃饭,要two包的结果。是真实的不会掩饰还是贪得的无厌,我哭笑不得。

然后就是拿来在高山上挖的虫草向我销售,禁不住诱惑把零钱都买了,也不过仅有的五根。

雪山下的夜是何等的静谧,一夜没有等到什么意外,直到帐外变的明亮。

向导比约定的时间晚来了一个小时,但还带来了一个小男孩做他们背食品的助手,除了糌粑,甚至还带来了水瓶装的酥油茶。

出发,不过依旧向上的爬坡,水中的跳跃,还要走过断续的残留冰坡。
再向前见到有在杀牦牛的牧民,向导告诉我他们说见到有印度人返回去(当地总有趣的把外国人叫做印度人)
不过一个小时的路后,当可以清晰的看到就在五六百米外已经不是很高的雪山时,向导开始拒绝继续向前了。理由是雪太厚,要走我自己一个走。

已经到了这里,按照自己的性格是不会轻言放弃的,放弃前至少也要有一个明白的理由。
如此,他们停下后我一个继续向前去探察。

再往前就真正是雪山下最后一段平坦的雪地了,雪地上只有两行简单的脚印,一行往前加一行退回。看来前面过来的人确实也退回去了。
可以清晰的看到雪山上露出的黑色石头,雪应该不是很厚,雪山口在此看起来并不很高,但没有向导的话我就算翻过去了在如此路况下是绝对找不到路的,我深信。

返回向导才告诉我过了六月中旬山口才能过的,此前根本没人过去过。既然他早知如此,干吗不告诉我呢,难到就是为了所谓的工钱。
无奈加郁闷的要返回,如果返回甘丹寺,只有第二天下午才有班车能回拉萨市,好在此时向导告之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出去,外面有车到拉萨只要五元。

回去走的是对岸,过了河流那边的路可能是有村中的牧民和牲口常走,路况感觉好走了许多,为了赶时间简直可以在倾斜的草坡上跑一样的前进。加之下坡,来时四五个小时的路在烦躁的心情中一个多小时就走完了。

其后他们要吃饭,所以走进了一家熟识的藏民的帐庞,再次看到了真正传统藏民的简单生活。烧的是干牛粪,挂的是风干肉,烧的开水打酥油茶,吸着鼻烟,吃着糌粑,甚至是用身上的藏刀割开了我的罐头。
外面下起了小冰雹,她们盖起了帐篷敞开的天窗。向导又为他找到了雪山上会下雪的一个很好的退却证据,藏家的小姑娘相当可爱,可是母亲谢绝给她们照相。

喝饱了酥油茶,回程路上还见到了几个后来的老外所扎起的一个帐篷,此刻正在悠闲的看书,希望他们能有好运。
走到了黑布村的上面,有当地人在围石平田。向导带的小男孩向我要两元钱,给了。

然后我和向导往另一个方向的,近三十公里外的团结乡赶去。此后就都是朝下方向的田间小道。向导一直动员我在村庄找拖拉机出去,如此他自然轻松了,但我可是刚走开,还走的极不过瘾,本来就是徒步吗。
给向导买了当地流行的澳的利,然后在乡间土路上快速向前,这里有其它地区难得见到的道旁树,为防沙石,田地边都砌起了石墙,可依旧还是散布有几多的碎石。小树则也用石头围绕起了高高的防护墙。
路上碰到放学的小学生则都是Hello,hello的问候,崇洋或者路上还少了行走的国人吧,以扎西德乐向他们最回复。

即将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向导竟然在我以付一百元定金的基础上还要我再付六十元,想起到黑布来时在向导家拿了我五十元说去换钱再不复返的年轻人,感觉及其不好,严词予以拒绝。此时知道了怪不得许多地区的藏人都极度讨厌甘丹寺一带的人,是他们曾经拆毁了甘丹寺,说他们将永远富不了的。我此时是体会了。

最终还是顺利的迈上公路赶上了工布到拉萨的班车,结束了这条未尽的徒步路线。


———饮食拉萨

拉萨应该是整个西藏地区“食”条件最好的地方。
八廊学,吉日,亚,雪域还有其他许多游客较多的宾馆内外都有自己的餐厅和酒吧。藏餐,西餐,尼泊尔餐,汉餐,都各具特色。
北京西路则是集中了各地风味餐饮酒楼的名吃大本营,但象我这样一个人的自费旅行者在门外看看就行了。
拉萨的夜市更以持久战似的经营方式和低价位得名,布达拉宫旁的朵森格路到凌晨两点成排的自助火锅还都没有收摊,每人才只要15元,感觉不错。

在被推荐的所谓藏餐最能被认可的阿罗仓,请即将离去的朋友吃了所谓有代表性的牛舌,羊排,羊肉炖红萝卜加奶茶,青稞酒。
藏餐的份量倒是比较足,可能还是一下不能不认可的缘故,所以很难得的都没有吃完,私以为同样的菜还是新疆风味适口些。

拉萨街头有着数不尽的藏式甜茶馆,里面的卫生状况比起汉式的茶馆到不敢恭维,但加奶加糖的甜茶应该比酥油茶或奶茶更能被外来的旅行者所适应吧。在亚对面藏民众多的甜茶馆中,只要三毛一杯,随喝随倒的甜茶我可以喝上N 杯。可藏民喜欢吃的藏面虽然放的牛肉很多,但很能吃面食的我还是难以下咽。

街头最多的是已经在西藏普及的川味小店,想比较便宜的吃一顿早点或午餐,我还是会首选川味店的,吉日对面的肥姐餐厅提供小份的炒菜,如此也才会比较适合象我这样的单身旅人。

除了前面提到过玛吉阿米酒馆。还会白天晃在边塞远景,晚上交替泡在岗拉梅朵和旅行者酒吧。
在大龙无人的“边塞远景”中尝过了著名攀岩高手黄超给我们朋友们做的蛋饼卷冰激凌。
在意思为雪莲花的“岗拉梅朵”老板都是搞艺术的北京人,大家都聊成了哥们。新应聘进入担任大堂经理的双双,也算我在云南碰到过的朋友,小学文化的藏族服务员们的英文可都很棒的,我去现在每餐都有折扣打了。

由曾新浪旅游论坛上有名的驻藏小二两口开的“旅行者酒吧“中更是泡去了更多的时间,第一次去就在墙上看到了去年蛋白质所画的徒步墨脱的示意图,署名是邹疯子提供。和老板娘林雪聊起,原来他们都是蛋白质等深圳朋友的朋友,那么自然我们也成了朋友。每夜那里都不会寂寞的,而且来自广东,北京的游客,要去阿里的游客也都最多。那里同时也成了藏之旅的大本营。在那里和许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一起喝过啤酒,青稞酒。寂寞时一个人也喝过一扎青稞酒,安静时也一气看完了余纯顺徒步西藏的游记。
许多开车的,摄影的,骑车的,包车而来的朋友也都是在那里结识的。

最喜欢和常吃的拉萨街头小吃就是满街都是的炸土豆片,一元一袋,不过都会撒满红红的辣椒。


———拉萨的乞讨者

无论你是在朝佛,是在逛街,还是吃饭,都可以接触到拉萨无处不在的乞讨者。
八角街,布达拉宫外都是乞讨者们聚集的地方。有外地来的喇嘛坐在街头念着经,前面放着一个纸盒等信徒们布施。也有远方走来的朝圣者会转着经筒等待着人们的施舍;当然也有抱着小孩的妇女或者游走与于人们旁边肮脏小孩,这些很可能都是职业性的乞讨者。

当你在小餐馆吃饭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弹着藏族乐器的乞讨者走进来,走完一个又会再来一个。

在藏历四月拉萨过萨嘎达瓦节时,转经路上更是会涌现出几多想发比小财的乞讨者。

拉萨的乞讨者并不贪心,一毛钱就足以可以打发。可如果你在街头给了一个乞讨者,后面可能马上就涌上来一群乞讨者,这就比较麻烦。

佛教徒们都是好善乐施,藏民族也是好客的,所以还没有听说过有长途跋涉的朝圣者在有人的地方能冻饿而死的。
所以在街头常常能见到换有整沓崭新的散钱,发给每一个乞讨的喇嘛和乞丐的施舍者。在萨嘎达瓦节更是有要发出许多施舍的古老传统,据说有很多人这一天就能在八角街上施舍出几万元。

随身带些小额的零钱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对于那些真正的长途朝圣者和年纪较大的喇嘛我都会每人给上一毛钱。

最有意思的是和寺庙一样,如果你没有零钞的话,可以由乞讨者给你来换钱,他也只会索取他所希望最低的一毛钱。
某一夜我就曾经通过给乞讨者们换钞从而施舍遍了在八角街上的每一个乞讨者。


拉萨的空气是自由的,拉萨的天空是纯洁的,拉萨的日子是悠闲的,拉萨的节奏是缓慢的,
拉萨的日光是强烈的,拉萨的藏民是善良的,拉萨的夜色是温柔的,拉萨的感觉是不同的,
拉萨的——

每个不同的人都会对他心目中的拉萨有着不同的想象,每个人都会对他实际遇到的拉萨有着不同的感受。
是在走过,是在停过,是在与理想的差异中,是在逐渐的感受中我才慢慢开始喜欢它的。

好了,拉萨这个圣地可不是我在这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就可以深入体会的,周遍还有许多该走的路线至今没有机会走过。
仅仅根据今夜的感觉写下我记忆中的拉萨片段,真正的拉萨还要自己慢慢的再去感悟。

天快亮了,天亮了就将再次回到那不知是否熟悉的拉萨,再次去感受拉萨的神秘和美丽!

小贴士:看帖回帖,那是一种美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517旅游网 ( 川B2-20080114 )

GMT+8, 2024-11-26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