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案由:关于取消我国部分城市对摩托车、小排量汽车的限制性措施的建议
陈 树
内容:
现状与背景
目前,我国有不少大中城市对摩托车、小排量汽车等私人小型交通工具采取限制性的措施,在主干道上禁止摩托车、小排量汽车行驶,其中还有部分城市以停止给摩托车、小排量汽车发放牌照的方式对其进行限制,如:
北京市:从1985年起禁止摩托车驶入中心城区,(即“禁摩”),1999年4月15日开始,禁止1升以下含1升的车辆上长安街(俗称“禁微”)。
上海市:从2001年9月起,禁止1点2升以下的汽车进入高架路,从两年前开始在城区主要道路禁摩。
武汉市:2002年2月起,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禁止1点3升以下的小型客车通行。
长沙市:从2003年3月1日起在城区四条主干道禁止摩托车通行,同年10月20日,更把“禁区”扩大到“一桥六路”,近年来多次停止对摩托车牌照的发放,2004年9月至今,以“城区交通紧张”为由再次停止摩托车牌照的核发,该市暂时还没有禁小排量汽车。
广州市:2001年8月13日以后,停止给1点0升以下的车辆上牌,已上牌的小排量汽车必须在规定的路段行驶,2003年起,开始在城区几条主干道“禁摩”
据初步统计,全国目前有130多个城市“禁摩”,30余个城市“禁微”。而停止对摩托车、小排量汽车发放牌照的城市更是不在少数。
理 由:
一、部分城市所实行的“禁摩”、“禁微”措施并没有达到改善交通、有效控制机动车废气污染、提高城市品位的初衷:
1、从改善交通的效果来看,摩托车、小排量汽车由于体积小,在行驶和停泊时占地面积远比1点6升以上的小汽车要小,如摩托车平均载客1.1人,而1一台小汽车平均载客1.73个人,两者有效载客数相差不大,但摩托车在行驶、停车时占用的面积只有小轿车的1/3~1/4,《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时速低于70公里的交通工具不得驶入高速公路,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摩托车、微型汽车的最高时速都高于70公里,城区道路不同于高速公路,更不是F1赛道,一般在市区内,机动车的安全时速不能超过50公里,因此,摩托车和微型汽车完全能够达到在城区道路行驶的速度要求,说它们是“低速低效的交通工具”,是城市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缺乏根据。而一些城市在主干道设置摩托车微型车禁区的做法也没有达到改善交通的目的,相反,由于这种强制性的分流,使得摩托车微型车驾驶员不得不绕道而行,一方面加大了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一方面也延长了他们车辆占用路面的行驶时间,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使城区交通更趋紧张。
2、从降低交通事故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禁摩的主要理由是摩托车不利于交通安全,而将摩托车与汽车的交通事故率对比,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2000—2002年,三年中驾驶汽车所造成的事故分别为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73%、71.5%、71%。三年中驾驶摩托车所造成的事故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的13%、15.4%、15.8%。而同期汽车保有量分别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4.4%、24.5%、26.9%,摩托车保有量分别占机动车保有量的57%、58.9%、63.1%。长沙市2003年3月份实行“禁摩令”时,交警部门列举的禁摩理由之一是摩托车的交通事故率高,该市交警支队“致摩托车驾驶员的一封信”中称:“我市机动车总量27万辆,其中摩托车16.8万辆,因摩托车违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通事故的三分之一”,通过分析这些数字,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仅为摩托车保有量的42.5%,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却为摩托车的2.2倍,诚然,由于摩托车是两轮,小排量汽车的轮距窄,且多为平头面包车,它们的稳定性、对驾驶员的保护性比大排量的小汽车自然要差一些,而小汽车质量大、速度快,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对被撞的一方的伤害又要远远大于摩托车,微型汽车,据悉,中国摩托车事故的死亡率是日本的3.8倍,而每千辆汽车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样为日本的3至5倍,因此说,每种交通工具都有局限性,都存在安全隐患,主要还是要通过加强交通安全科学管理,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素质来降低事故率,事实上,一些城市“禁摩”、“禁微”后,交通事故总数并没由此降低。
3、从环保方面看,摩托车单位排气量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比汽车要高,(主要是指二冲程摩托车,)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则与汽车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小汽车的总排气量是摩托车的10~15倍,平均有效载客数却只有摩托车的1.5倍,因此,每个人采取小汽车为出行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摩托车出行方式的3到5倍。
4、说摩托车不利于提高城市品位,当今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禁摩令”,法国巴黎,亚洲花园城市新加坡都不禁摩,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有注册的摩托车400万辆,没有禁摩,而举办过1992年奥运会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更有摩托车30万辆,他们更没有禁摩。实际上,市民采用摩托车、小排量汽车为出行工具也好,采用高档小汽车为出行工具也好,只是交通工具的不同,而城市品位更多是一个文化范畴、精神文明范畴的概念,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
二、“禁摩”、“禁微”措施实行后,凸现出种种弊端:
1、“禁摩”、“禁微”措施使得当地拥有摩托车、微型汽车的市民经常不得不绕道而行,还有些地方不能直接到达,这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增添了不便,提高了他们的出行成本,也人为地提高了整个城市的能源消耗量,那些居住在禁摩、禁微路段的车主,一纸禁摩禁微令更是让他们的私人交通工具出门寸步难行,实质上成为了一堆废铁,对于他们个人来说,私有财产因此蒙受一定损失,对于社会经济来说,也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商品由于人为因素使它们闲置,浪费。同时,政府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实行禁行措施,但没有对由此作出“牺牲”的车主给予适当补偿,这不利于维护政府的诚信形象。
2、“禁摩”、“禁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摩托车、微型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权,据中国摩托车网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副秘书长张大虎估计,中国的摩托车销量每年因此而被抑制了大约400万-500万辆左右,抑制的销售额大约在300亿元左右。”而“禁微”措施则使得各汽车生产企业只能将自己的大排量产品进入市场,这限制了企业的自由发展,也让消费者不能有更多的选择。
“禁摩”措施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由于很多大中城市纷纷禁摩,使得不少摩托车生产企业针对城市市场的踏板车型、高档车型难以销售,他们不得不局限于开发面向农村市场的中低档车型,这使得中国的摩企陷入低技术层次的恶性循环,减弱了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禁摩禁微造成国家税费流失,由于禁摩禁微令的实行,使很多车主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不主动交纳养路费、过桥费、不参加年检,据长沙2004年2月25日的东方新报载,该市禁摩令实行一年来,仅摩托车养路费就多出了近千万元的缺口。
4、各地的“禁摩”、“禁微”措施多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其方式方法不符合国际惯例,在国际上也有对机动车的限行措施,如近日,包括米兰在内的意大利北部130余座城市就开展了私家车限时上路的活动,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活动的口号是“在汽车与空气之间,我们选择空气。”而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5年2月13日报道,伦敦市长肯.利文斯敦计划把伦敦市变成世界上“最环保”的首都,他计划,到“2007年使大伦敦区成为‘低排放地带’。这意味着卡车、长途客车、公共汽车以及出租车会被禁止驶上街头,除非它们达到苛刻的排污标准。”经过对国内外多个“限行”个案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现行的机动车禁行措施有一个特点,即它要么是一种通过宣传倡导让民众自愿参加的活动,要么是一种临时性的行政措施,而伦敦市长在该市引起极大争议的交通提议虽未正式实行,但它也有一个不同于我国“禁摩”、“禁微”措施的地方,即它目的很明确——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并由此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作为门槛,在这个门槛下,所有机动车得到平等待遇,符合标准可以上路,不符合标准才禁行。与我国针对某一两种机动车先入为主横加指责进而禁行的方法不同,它体现了制订公共政策的科学、公平原则。
5、停止对小排量汽车、摩托车发放牌照的做法限制了本欲购买摩托车小排量汽车的市民的消费选择权,同时,也使得已经购买了车辆的市民无处上牌,其车辆人为地成为“无牌车”、“黑车”,这更不利于进行交通管理。
6、“禁摩”、“禁微”措施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社会,一种国家容许生产销售的商品,它在市场中的地位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实际需求有关,其数量的多寡理应由市场决定,我国目前已加入世贸组织,“禁摩”、“禁微”这种以强制行政命令取代市场的调节作用,限制商品正常使用的做法对国际上存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限制上路、停止上牌等方式实行的“禁摩”、“禁微”措施在法律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达不到依法行政的要求:
1、各地的禁摩禁微令多以政府通告的形式发布,而且大多数城市也没有因此召开听证会,对机动车禁行的措施涉及广大市民切身利益,听证程序的缺失是不应该的。
2、“禁摩禁微”措施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根据2004年7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一章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作为一名车主,他的摩托车微型汽车是用合法收入在合法的经济组织中购买的,并在政府指定的交通管理机关办理了合法的手续。交纳了各种费用,获得了合法的行驶资格和权力(即行政许可)。但一纸“禁摩禁微令”却将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治安管理的失职行为片面“归罪”于“合法身份”车主,将其已经获得的行车“许可”打了折扣,已经获得的行政许可部分勾销。
3、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道路车流量的实际情况,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禁止通行的措施”,这里有个前提,即“道路车流量的实际情况”,车流量指的是所有机动车的流量,包括摩托车、公共汽车、卡车、的士车、面包车、小汽车等等,也不管贵贱包括奔驰、宝马、夏利奥托,车与路是一对发展中的矛盾,车多必然显得路窄,“道路车流量的实际情况”是交通拥挤是所有机动车造成的,如果把这个后果要其中某一种机动车承担,不管是小排量汽车也好,还是摩托车也好,这是不公平的,违背宪法作为根本法在第33条第2款所确立的平等权原则
4、停止对摩托车、小排量汽车发放牌照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条规定:“申请机动车登记,应当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来历证明;
(三)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
(四)车辆购置税的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机动车登记审查工作,对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而一些地方以政府通告等形式所作的停牌行为实质上就是给行政许可增设了条件,即给予上牌的不得为摩托车、小排量汽车。
四、取消对摩托车、微型汽车等小排放低油耗的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上牌限制将进一步节约能源消耗,与我国即将推行的燃油税改革方案相适应,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首次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据了解,在我国,一辆1.0升的汽车百公里油耗为5升左右,比1.6升排量的经济型汽车同距离要省3升左右油,一辆家用小车一年大概跑15000公里,那么,一辆小排量的汽车一年就要省下700多升油,至于一辆四冲程125cc摩托车每百公里仅耗汽油2到3升。
五、取消国内部分城市对摩托车、小排量汽车上路行驶、上牌照的种种限制规定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据济南《生活日报》2004年9月16日报道,济南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从民主实情出发,取消了该市的“禁摩”措施,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该市的交通状况不但没有因此恶化,反而更加合理有序。
办法与建议:
一、取消各城市在中心城区、城市主干道对摩托车、小排量汽车不公平的禁行措施,对上路行驶用于城市交通的机动车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制定更严格的排污标准,在生产、上牌的环节就加以控制,符合标准的给予上路,同时在路面上也进行针对机动车尾气排污超标的动态执法。
二、只要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条所列的条件,各城市车管部门应当依法对摩托车、微型汽车给予上牌。
三、在开“禁”的同时依法加强交通管理力度,集中力量治理各种交通违法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