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贴士:上传图片,每层楼请不要超过两张,以保证最佳访问速度!
芦山映像(三)之太平镇------作者叶仁
太平镇历史悠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太平群众在大老坝挖塘时,从一处古墓中发掘出一个铜制器皿。经县文化馆鉴定,此器是战国时期的文物。由此考证,这里二千多年前就巳有人居住。
太平镇地处芦山县腹地,历来是山区一带交通枢纽。在明代以前,太平一直属芦山县管辖,至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为天全土司武力强制侵据,一直为高、杨土司家族世袭侵占。清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废除了高、杨二土司独立王国似的世袭管辖制,但治地仍沿袭侵界地划分,为天全管辖。在时隔432年后,1952年,新中国又仍将太平划归芦山县管辖。
明朝末年,政权腐败,民生困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地纷纷起义,此起彼伏,官府征讨镇压,疲于奔命。正德十二年(1517年)和正德十四年(1519年),又遭遇葡萄牙和倭寇入侵,朝庭全国征调兵马御敌,芦山守土兵马也不例外,奉调出征。
芦山县无兵据守,人民无依。明正德十五年,(1506年),杨世仁土司无所顾忌,乘机大举侵界。占据芦山后,杀芦山县长屠峦,灵关、太平一带自然一并霸占。所占之处,骄横狂妄,烧房无数,杀人取乐,无所节制。百姓受难深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高仲德土司赶走杨土司,从此,太平成了高土司地盘。高土司在太平也一直世袭统治。
为适应茶马贸易,在未建天全州时,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太平曾属太平县所辖。太平县是永乐十二年建置,至明宣德9年(1434年)废除,只短暂十九年历史。其县衙所在地是现围塔。后因茶叶贸易衰落,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加上围塔漏水,风光不在。于是太平县迅速消亡,才建置了天全县取而代之。太平县所辖包括大川,太平,双石,宝盛、邛崃的高场、何场、高兴场等地。
清雍正7年(1729年)二月,雍正皇帝推翻了高、杨土司数百年的家族世袭制。土司奉旨改流,雍正六年,(1728年),高、杨二土司同时遣迁江西南昌。世袭制消失了,而领地沿袭并未因此改变,雍正七年,太平仍按土司侵占地界划天全县管辖。
清代天全县辖东阳、河源、钟灵三乡(十四村,五十一小组)。钟灵乡辖仁义、德盛、思延、灵关、冷镇、凤头六村,冷、凤两村即太平区全境。(现双石、太平、宝盛、中林、快乐、大川)。冷镇村即现太平镇全境。
1935年,红军长征驻太平,也曾建太平县,其苏维埃政权地,基本同明永乐太平县。但多了龙门、和现邛崃境内火井、油榨、太和、三角堰、南宝等地。县苏维埃政府在太平场。
1936年太平属天全县第三区、区公署在太平场,辖区包括现宝兴之灵关、新乡。1938年撤区。1946年恢复区。太平区为天全第一区。区公署仍在太平场。
1952年4月30日,西康省政府正式将太平划归芦山县。列为第四区。1955年改为太平区,1968年撤销区,1973年又恢复区。2004年撤区建镇,中林并入太平镇。
天全县冷镇村所辖何家坝即如今之太平场。清乾隆年间,当时的保长程登顺首倡,有高占鳌、杨凤鸣、周奇璋等七人极力帮助,兴建了集市。规划、整修了街道。从此场镇形成,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开场立市。何家坝很快成了周边贸易中心。清嘉庆二年(1797年),又修建了川王宫、城隍庙、三圣宫等庙宇。以祈神灵护佑。自此,何家坝市场日趋成熟。每逢农历3、6、9赶场,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太平场正式兴场立市巳有223年历史。
如今太平场镇交通便捷,建筑紧凑,街道整洁,商铺林立,市场繁荣。是这一带集市贸易中心。
注:本文史料采自太平高庆昌所著《芦山县太平区史略考》。
太平城隍庙内有一四方碑,记载了太平兴场立市时期及修城隍庙的经过。其碑文如下:
太平城隍庙内四方碑文
从来兴场立市,原以济民利物,顶祀神灵。本为春祈秋报,凢属通都大邑,以及天下州县皆然。始者乃克贻之于后焉。如天全州冷镇村何家坝,离城一百数十余里。然近则芦山、火井,来往辐辏并进,屡屡络绎不绝,亦四达不背之区也。乾隆五十一年,州尊李严王,临岸观景,感水势之奔腾,名为渴龙逩江。前有文笔山锁口,后有九龙山来脉,虽属山衢不崴,名亦远扬。开发贸易利农人之粜籴。时有保长程登顺倡首,杨、高、周、王、李等七人勷。于五十一年开场立市,场遂兴焉。夫场兴则商民甚众,买卖冝公,不有神灵坐镇,则福泽利赖何求?扬善惩恶何为?以王特许,五十一年修立川王宫、城隍、平候、三圣宫。以宔一乡士农之安泰,四方人民甚幸。竣工之吉期,演戏庆祝,以酹神灵高厚之恩。
内有杨凤鸣,周大璋,二人凭众喜施项下斗二铜钱,大众共培补三圣庙宇之功。今一倡百和而落成焉。爰将领袖会首损赀众姓显明,勒石彰示。
大清嘉庆二年林钟月谷旦。
领袖会首:程登顺,高占鳌,杨凤鸣、周奇璋、周大璋、王??
2009年4月23日抄于太平城隍庙四方碑
(因碑残字脱,有部份字是笔者据文义揣度自加)
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嘉庆二年(1797年)
粜:音跳,卖米。
籴:音弟,买米。
贻:音移,遗留。
冝:同宜
勷:音乡,1,行走的样子。2古同襄,助:辅助。
宔:音主。古代宗庙藏神主的石函。
酹:音内。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凢:同凡
辐:音佛。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辋:音枉。旧式车轮周围环境的框子。毂:音古。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
辏:音凑。车轮辐聚集到中心,引申为聚集。
赀:音字。同资
爰:音园。1、于是。2、改易、更换。
衢:音去。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城隍庙门原有一幅用太平地名组成的对联。1969年文化革命时,当成“四旧”,被毁。原文:
门对文笔金鸡野牛锁两庙
槐依古刹白象飞龙绕双狮
注:文笔:文笔山。
金鸡:金鸡峡。
野牛:野牛坡,肖油房背后上段的坡。
两庙:1、羊市庙,在黄家窝坡下,现在的田中。2城隍庙,太平场城隍庙。
槐:城隍庙内有一株直径一米几的大古槐,上世纪80年代初巳枯死。
古刹:飞龙寺,在城隍下侧10米的坎上。
白象:白象寺,在春光村,现在春光小学校址内。
飞龙:飞龙寺。
双狮:城隍庙内的一对石雕狮子,雕刻工艺精湛,造形雄势。堪称艺术精品。
飞龙寺内的菩萨雕塑,尊尊栩栩如生,造型生动夸张,或气势威严,或怒目狰狞。当时不少游客公认,其艺术性在川西一带首屈一指。本人幼小曾被大人带去过那里一次,见那些塑像十分恐怖,吓得惊叫。以至以后许多年,路过飞龙寺门口,竟不敢望飞龙寺一眼,都是飞跑而过。
这些塑像在解放后反封建迷信时毁了。
飞龙寺门口粉白墙上有一首随笔所书的诗:
车马貔貅入凡宫,
旌旗遮道赛飞龙。
金鳌必有风云会,
夕脱沧浪谒九重。
崇祯元年初夏 本司杨之明题
注:杨之明,明末天全六番招讨副使。张献忠入川建政,杨之明在冷镇村(太平)招募兵卒,拒孙可望于飞仙关,后兵败被磔死。
杨之明的提诗,书法苍劲,功力深厚,太平不少书法爱好者喜前去观赏临摹,均叹自愧不如。对此诗书赞扬备至,无不称绝。
城隍座前,有一对联:
如作非为任尔烧香终无益
果行善事见吾不拜又何妨
此联通俗易懂,将烧香拜佛、行善积德。做人的真谛描述得清楚明白,极富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