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毛腿88 于 2012-11-10 14:16 编辑
计划: 11月底--12月初 成都-峨嵋-金口河--蓑衣岭--皇木--乌斯河 开车
乌斯河分两路 一路开车回金口河等待 另一路沿大渡河徒步--金口河。
有意:加 593367862 (乐西公路) 这是一条悲壮的公路,蓑衣岭垭口处石碑上大字记载着无数中国民众为反法西斯战争而牺牲的历史。 乐西公路 - 修建背景
乐西公路大峡谷艰险路段遥感图 1937年抗战爆发后,当时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8月,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但进入四川特别是战时陪都重庆的物资要绕道贵州,因此,修建乐西公路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直接的通道。如果重庆一旦失守,当时的国民政府将迁都西昌。所以,政府下死命令,必须在1940年内完工,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1939年8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工程处,正式开始修建乐西公路。 1939年4月,交通部奉令勘测筹备修建乐西公路。那时,粤汉铁路已被日军切断,主要国际通路滇缅公路已通车。但川滇之间,原来需要绕道昆明、贵阳到达重庆;即使修筑了川滇东路,也要从昆明经沾益、威宁、毕节,才能到达四川的泸州。兴筑乐西、西祥公路,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个最直捷的通道。 1939年8月,国民政府在乐山城成立乐西公路工程处,隶属于交通部公路管理处。筹备期间,由肖庆云担任总工程师,后由孙发端继任。蒋介石委派时任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为工程处处长,后又兼任施工总队长。 1940年春,由于战事紧急,还在路线复勘中,蒋介石就下令限乐西公路一年内通车,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
乐西公路 - 途径线路
乐西公路起自
四川省乐山县
,跨青衣江,经峨眉、龙池,再循大渡河经新场、金口河、绕越蓑衣岭,
即使是今天,岩窝沟里堵车也是家常便饭
至岩窝沟,入西康省,偏西南行抵富林(汉源县),沿大渡河至石棉;继续南行经冕宁、泸沽等,止于西康省西昌。其终点与西祥公路(西昌至云南西祥)衔接,全程525公里。
乐西公路沿途需跨越蓑衣岭与菩萨岗,正是诸葛亮当年“七擒孟获”时经历的“不毛之地”,还要经过水势汹涌的大渡河,造线极端困难;沿途多雨多雾、高寒缺氧,没有村寨,粮草常断,环境恶劣远胜秦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斗三年,于1942年建成通车。
乐西公路要通过的安顺场、大渡河,以及三国时被诸葛亮形容为“不毛之地”的海拔2800米的高山区的艰苦险恶更令人咋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是难以想象,诸如工期紧迫变动,材料供应不上,施工人员缺乏经验,自然条件恶劣,等等。当地人说,此处海拔2800多米,气候、环境恶劣,施工人员在此须常年穿着蓑衣,“蓑衣岭”因此而得名。面对重重困难,时任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的赵祖康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实际工作的准备,决心大干一场。从路线考察,地形勘察与测量,到工程设计与施工,赵祖康都是亲自主持,亲身参加。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深入实际,反复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与施工方案。
乐西公路 - 艰苦施工
据史料记载,为兴筑乐西公路,乐西公路工程处先后分别从乐山、夹江、峨眉、犍为等19个县及西康省的汉源、荥经、西昌等17县,征调民工24万人。 1938年冬,乐西公路勘测未完就全线开工。4月中旬,赵祖康来乐山视察并在富林、西昌分别召开施工会议,布置赶工计划。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民工与包工人数不足及粮料工具供应困难。6月底,首尾两个总段200公里通车,缩短了人力、兽力运输的距离。为了指挥赶工,赵祖康派工程科长徐以枋来乐山督工,总工程师孙发端去外段施工第一线指挥。经过敦促,川康两省陆续征调民工10多万人上路。包工人数不足,便从汉渝、川中等路抽调大批石工组成石工总队,加上成、渝两个行辕的石工队,总计约2万人。 |